正文 第15章 心理與運動,乙肝轉陰一個都不能少(3)(2 / 2)

(3)站定放鬆,呼吸調順後,兩手緩緩上提(掌心向上),經腰上肩,過頭頂後,兩手重疊,右手掌覆在左手掌上,掌心向裏,輕壓在枕後,頭慢慢轉向右側,微向右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微向右側轉,轉動過程中慢慢吸氣,待轉至右側,頭仰定,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

字音。

(4)“噓”畢,頭慢慢轉向左側,微向左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向左側轉,轉動過程中慢慢吸氣,待轉至左側,頭仰定,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字音。如此左右反複3遍,共“噓”6次。此後,兩手向兩側移開,緩緩放下,自然下垂,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

(5)“噓”後調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應堅持鼻納口吐。平定情緒,息心靜思,兩目微閉,兩唇輕合,舌抵上齶,上、下齒輕輕相叩36次。在叩擊過程中,口中生津,用力猛咽,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噓氣後調息的目的在於補益因噓以後的耗損,補養體內正氣,促進生長。

“養肝功”宜每天早、晚各練一次。練功時衣褲要寬鬆,精神須樂觀,全身要鬆弛,動作要柔和緩慢。音調要柔細勻長,使氣呼盡。要做到怒目揚眉,使肝氣得以舒達,肝中邪氣得以外泄。“噓”後調息時,宜改為閉目凝神,即所謂“垂簾內照”。

“養肝功”法最宜於乙肝患者春季練習。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疏泄,肝藏血,可調暢全身氣機,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又是儲藏血液、調節血量的重要器官。肝氣不舒,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出現各種疾病。《黃帝內經·素問》曰:“五髒應四時,各有收受乎”。春應於肝,肝在“五行”中屬木,因此,在春季養好肝,可積極地培育肝的生理功能,使周身氣血運行正常協調,對於保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步行應成為乙肝患者的首選運動

步行是指閑散、從容地行走。俗話說得好:“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治療方法之一,乙肝患者通過閑散和緩慢地行走,四肢自然而協調的動作,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再加上輕鬆暢達的情緒,能使人氣血流通,經絡暢達,利關節而養筋骨,暢神誌而益五髒。持之以恒則能強壯身體,祛病延年。可以說步行健身,對各個年齡段的乙肝患者皆適用。步行時平穩而有節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滿足了肌肉運動時對氧的需求,又對呼吸係統功能加以鍛煉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動的幅度增加,可增強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運動,對肝髒起按摩作用,有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總之,步行確實有益於肝病患者心身健康,但又怎樣科學地進行這項運動呢?

第一,要掌握步行的要領。首先,步行前全身應自然放鬆,調勻呼吸,然後再從容步行。若身體拘束緊張,動作必僵滯而不協調,影響肌肉和關節的活動,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在步行時,步履宜輕鬆,狀如閑庭信步,周身氣血方可調達平和、百脈流通。步行時宜從容和緩,百事不思,不要匆忙。悠閑的情緒和愉快的心情不僅能提高步行的興趣,也是步行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麵。步行須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為,做到形勞而不倦,否則過勞易耗氣傷形,達不到散步的目的。

第二,要掌握步行的速度。快步:每分鍾行120步左右。久久行之,能興奮大腦,振奮精神,使下肢矯健有力。但快步並不等於疾走,隻是比緩步的步履速度稍快點。快步可使人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健脾胃、助消化之作用。緩步:每分鍾行70步左右。這種方式的步行對於年老體弱者尤為適用。逍遙步是一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步行,因其自由隨便,故稱之為逍遙步。對於病後需要康複者非常有益。

第三,要掌握步行的時間。食後步行、清晨步行、睡前步行對肝病患者最為適宜。古人說:“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說明飯後步行能健脾消食,延年益壽。

早晨起床後,或在庭院之中,或在林陰大道等空氣清新、四周寧靜之地步行,有利於肝病患者調攝精神,但肝病患者要注意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睡前步行亦有利於肝病康複,古人雲:“每夜欲睡時,繞室行千步,始就枕。”這是因為“善行則身勞,勞則思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