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忌吃醃漬食物:醃漬食物味道醇美,為許多人喜歡食用,如四川泡菜、朝鮮泡菜、酸菜汆白肉、酸菜炒雞絲、酸菜豬肉餃子(包子)、酸菜草魚等。但醃漬食物一般含鹽量高,鹽吃多了會給心、腎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升高,因而乙肝患者不宜經常食用。另外,醃漬食物維生素含量甚低,加之有些醃漬食物操作時不規範,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汙染,而乙肝患者腸道抵抗力較弱,常吃這類食品,容易引起胃腸道疾患。
(9)忌吃冰鎮食物:乙肝患者脾胃功能減退,所以一般禁忌食用冰鎮食物及冷飲,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宜食用。因為冰鎮食物進入胃內,會導致胃液分泌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即使少量食用,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而定,而且要避開飯前、飯後半小時,以免影響胃液分泌。運動之後或感到疲勞、體弱的時候不宜食用,以免減弱機體的抵抗力。
乙肝患者食後需要“四個行動”
食後養生是乙肝患者重要的養生法之一,科學的食後養生保健,是乙肝患者強身健體的重要內容,一般包括三方麵的內容:
(1)食後摩腹:腹內為胃腸所在之處,腹部按摩是曆代養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於食後進行。古人有“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肝腹”。食後摩腹的具體做法是: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相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沿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此種摩法能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
(2)食後散步: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見人們對飯後散步的健身方法是非常重視的。飯後散步,是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大家知道,飯後胃裏盛滿了食物,既不適合劇烈運動,又不適合躺倒睡覺,而適宜做一些從容緩和的活動。如在院裏或田野散散步,輕微活動一下,對消化是大有幫助的。這是因為,散步的輕微震動,對內髒器官有良好影響。再加上走路時腹肌前後收縮,膈肌上下運動,對胃腸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僅使胃腸蠕動加快,黏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對食物進行消化,防止發生“積食”。
若吃飯後即臥,會使飲食停滯,食後急行又會使血流於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惟有食後散步,才有利於胃腸蠕動。飯後散步,每次以百步為佳。散步之後,宜適當休息。
(3)食後漱口:醫聖張仲景說:“食畢當漱口數過,令牙齒不敗口香”,清楚地說明了飯後要注意口腔衛生,經常做到食後漱口。這是因為,食後口腔內易殘留一些食物殘渣,若不及時清除,會發生齲齒、口臭、牙周炎等病。一日三餐之後或平時吃甜食後皆須漱口。漱口的方法很多,如水漱、茶漱、津漱、鹽水漱、食醋漱、中藥泡水漱等,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使用。食後漱口,是保持口腔衛生的重要方法,有利於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
(4)食後禁忌:中醫認為,食後看書、說話、跳躑、騎馬、登高、勞作等各種活動,都是應當避免的。此外,情緒的波動會影響胃腸的正常功能。因此,食後須避免各種精神刺激和情感變化,如憤怒、憂鬱、思慮、悲哀、驚恐等。
乙肝患者食用海鮮時的“三個注意”
海鮮例如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例如牡蠣、蚌、蛤、蟹等含有微量元素硒。硒能避免過氧化物之損害,能增強免疫功能,修複被破壞之組織細胞,不受病毒侵犯,硒甚至可以抑製黃曲黴素誘發肝癌,所以肝炎患者吃點海鮮是有好處的。但食用海鮮應注意事項如下:
(1)注意烹調得當:海鮮品會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蒸煮海鮮時應在100℃中繼續加熱半小時以上,防止外熟內生,沒有完全殺死細菌及毒素。不能醃製或生食海鮮,若生吃涼拌的海鮮,可以在洗後加入食醋浸泡10分鍾,再加其他調味品。熟海鮮如暫時不食時,再次食用時應回鍋加熱煮之。
(2)應選用新鮮之海產品,有刺鼻氨臭味的海鮮不宜食用。
(3)一次食用量不宜太多。吃海鮮不宜暴飲暴食。海鮮含蛋白質較多,特別是未吃過海鮮的,易引起變態反應,如腹瀉、腹脹、蕁麻疹、水腫等,增加肝髒負擔。還有,海產品中硒含量比較豐富,但利用率卻不如植物食物。所以對海鮮過敏或不喜歡食海產品者,可以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洋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