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重新學吃,乙肝轉陰從飲食做起(8)(1 / 2)

(3)多果蔬:經常吃水果、蔬菜,每天至少食用300~400克蔬菜和水果。

(4)多進鈣:魚、杏仁、脫脂奶製品和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鈣,宜經常食用。

(5)多餐少食:每餐吃得過飽,反而吸收少,增加內髒的負荷。老年人合理節製飲食,每餐吃七八成飽即可,宜少食多餐,有人主張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甚至可以一日四餐。

乙肝患者飲食方式的“四宜四忌”

(1)宜細嚼慢咽:有些乙肝患者有不好的飲食習慣,習慣於吃快食。由於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磨碎,久而久之對人體的消化功能產生影響,於健康不利。而吃得慢些容易產生飽腹感,可以防止進食過多,所以細嚼慢咽是中老年健康的必要保證。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細嚼慢咽不僅能幫助乙肝患者消化,而且人們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它能使食物中致癌物質的毒性減弱。食物進入口內,一般要細嚼30秒以上,方可達到最佳效果。在咀嚼時,不要單側咀嚼,單側咀嚼天長日久會造成下頜骨單側肥大,對側的牙床也會萎縮。

因此,還要養成雙側咀嚼的習慣。

(2)宜定時就餐:“不時,不食”,這是健康飲食經驗的總結,即不到該吃飯的時候,就不吃東西。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到時候便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常會沒有饑餓感,勉強塞進些食物,也不覺有何滋味,而且難以消化。現代醫學也提倡,人們每餐進食應有較為固定的時間,這樣才可以保證消化、吸收正常地進行,脾胃活動時能夠協調配合,有張有弛。

(3)進食宜樂:乙肝患者進食要宜保持樂觀情緒,怒後勿食,食後勿怒。良好的精神狀態於保健有大益。力戒煩惱憂愁,避免情緒過極。進食過程中,不談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多想令人高興、愉快的事。

《壽世保元》謂:“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合。”故在進食中,聽一些輕快的音樂,也有助於消化吸收。食境宜潔,宜靜,有助於激發食欲。嘈雜、髒亂不堪的環境,勢必影響人的情緒,於健康不利。

(4)過節時宜節製飲食:每當逢年過節,佳肴、醇酒滿桌,格外豐盛。有些乙肝患者常過分追求美酒佳肴,過度飲酒飽食。有的人在餐後0.5~1小時突然出現頭暈、眼花、心慌、氣短、脈搏頻數、血壓升高、上肢麻木等一係列症狀,發生所謂現代文明病——節日“美味綜合征”。近些年來,這種現代文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美味綜合征”是過量食用美味佳肴引起的。所以,乙肝患者過節要忌大吃大喝。

(5)忌不吃早餐:不吃早餐,實際上是實行了少餐製,即兩餐製。

因為上午餓得透,中午就吃得多,使多餘的熱量轉變成脂肪沉積起來。

如果晚餐又很豐盛,油水較大,由於晚上人體血液中胰島素含量升至高峰,就將多餘的能量儲存起來,使人日益發胖。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血中膽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心髒病發作的可能性要小。臨床也證實,早上起床後2小時內,心髒病發作的機會比其他時間高1倍左右,這種情況可能與較長時間沒有進餐有關。膽結石的發生也與不吃早餐關係密切。因為空腹過久,膽汁成分發生變化,膽酸含量減少,膽固醇的含量相對增高,這就形成了高膽固醇膽汁。如果不進早餐,久而久之,膽汁中的膽固醇達到飽和,在膽囊裏成為結晶沉積下來,就可發生膽結石。

(6)忌晨起後立即進食:乙肝患者早晨剛起床,胃還處於半休眠狀態,至少需要半小時才能“蘇醒”。同時,早上唾液的分泌很少,胃液分泌也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下,乙肝患者如果立即進食或再吃一些難以消化的脂肪,就易導致消化不良。因此,晨起後最好先喝一杯水,休息半小時後再進食。

(7)忌食熏烤食物:熏烤類食物有致癌作用,主要是由於燃料在不完全燃燒時,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汙染食物所致。醫學家們也早就有這樣的發現,居住在冰島的居民,他們常年吃大量的熏烤食物,如熏魚等,死於胃癌者占癌症死亡總數的50%以上。但冰島地區的海員則不然,他們在海外港口可經常吃到較多的新鮮食物,癌症發病率就相對減少。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生產的居民,經常大量吃熏魚,癌症的病死率達318/10萬;而該地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僅為149/10萬,消化道癌症死亡率為38/10萬。有資料報道:在我國貴陽花溪地區,人們也慣常食用臘肉、熏魚,胃癌病死率較高。由此可見乙肝患者還是忌吃熏烤食物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