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是動物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營養保健功能,是最理想的補血佳品之一。由於肝是動物體內最大的毒物中轉站和解毒器官,所以買回的鮮肝不要急於烹調。應把肝放在水龍頭下衝洗10分鍾,然後放在水中浸泡30分鍾。烹調時間不能太短,至少應該在急火中炒5分鍾以上,使肝完全變成灰褐色,看不到血絲才好。
決明粳米粥
【配料】決明子20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將決明子淘洗幹淨,炒至微有香氣,入沙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淘洗幹淨的粳米,再加入400毫升水,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用法】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凡大便溏瀉或肝病血虛眩暈者不宜多服。
【主治】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的功效。適用於乙肝、肝硬化腹水、夜盲症等。
乙肝患者食用轉陰粥時的注意事項
肝病患者應用藥粥時,應做到根據病情,辨證選粥。因為中藥有寒熱溫涼的不同性味,所以,藥粥隨著加入藥物的不同,性味也有差異。寒證用溫性粥,熱證用寒涼粥,氣虛用補氣粥,血虛用補血粥等,必須注意切不可不究藥性,濫施妄用。藥粥的配製煎煮方法,是根據不同藥物的性能與特點決定的。有把中藥煎煮棄渣取汁,再與米穀煮粥的;有以原汁同米穀煮粥的;有用中藥直接同米穀煮粥的;還有先將中藥研為細粉,與米穀煮粥的。煎煮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藥粥的療效。
乙肝患者日常宜喝的轉陰湯羹
湯羹是以肉、蛋、奶、海味品等原料為主,加入藥物熬煮成較濃稠的湯液。這種湯羹是具有特殊療效的食品,它既有藥物湯劑的優點,又無損傷脾胃之弊端,還能補益氣血,扶脾益胃。湯羹質地稀軟,糜爛,加工時間長,水分多,有利於藥物在體內的吸收。湯、羹基本屬於同一種烹調方法,區別在於湯大多不勾芡,而羹大多勾芡。但用於調養乙肝的湯羹又不同於一般的湯羹,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依據藥物的性能特點進行配方,並依據湯羹的配料特點進行靈活操作。以下是為乙肝患者提供的湯羹常用方,在使用前最好先與自己的病症對照,以提高療效。
大棗花生湯
【配料】大棗、花生、紅糖各50克。
【製法】煎湯。
【服法】每日1次,連服30天。
【主治】慢性乙肝、肝硬化。有降低血清穀丙轉氨酶的作用。
山藥桂圓甲魚湯
【配料】山藥片30克,桂圓肉20克,甲魚1隻(約重500克)。
【製法】先將甲魚宰殺,洗淨後去內髒,連甲帶肉加適量水,與山藥片、桂圓肉清燉至熟。
【用法】食用時,吃肉喝湯。
【功效】滋陰潛陽,散結消,補陰虛,清血熱。適用於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脾大患者。
山杞甲魚湯
【配料】甲魚1隻,山藥30克,枸杞子20克。
【製法】將活甲魚宰殺後,去頭與內髒,洗淨,入沸水內燙透去黑膜及蓋,切成小塊。山藥、枸杞子洗淨後與甲魚肉共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小火燉1~2小時至肉熟爛,調味即可。
【用法】每日1次,佐餐飲用。
【功效】適用於慢型肝炎,食肉喝湯,隨量服之。
枸杞全身是寶,根、葉、花、莖都有保健價值。正如人們所說:“根莖與花實,收拾無棄物。”枸杞果實中富含甜素堿、胡蘿卜素、維生素B2、硫胺素、維生素C、煙酸、鈣、鐵、磷等多種營養成分,長期服用能抗癌保肝、生精益氣、治虛安神、補腎養血、明目祛風、益壽延年,既是中藥裏的珍品,又是益身健體的食品。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賦詩讚美說: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年。”在枸杞種植園,每當夏季來臨,葉腋中生出淡紫色的小花,豔麗多姿。深秋時節,綠枝茂密,蔓條上綴滿光閃閃、紅彤彤,玲瓏剔透,貌若櫻桃、狀似耳墜的果實,燦爛奪目,令人流連忘返。
羊肉蘿卜羹
【配料】羊肉250克,胡蘿卜100克,草果3克,陳皮3克,高良薑8克,蓽撥3克,胡椒3克。
【製法】羊肉、胡蘿卜切片或小塊,加水同熬。同時加入草果、陳皮、高良薑、蓽撥、胡椒(共用紗布包紮)與羊肉、蘿卜共熬成汁,加入蔥、鹽、麵粉做羹食之。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對肝硬化,慢性肝炎證屬脾虛中寒而腎陽也衰所致腹部冷痛,因寒即加重,甚或泄瀉者,即可輔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