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了解肝髒,認識乙肝病毒與乙肝(2)(3 / 3)

一類:患過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臨床症狀和肝髒損害輕微且很快痊愈,僅表現為病後的HBsAg攜帶狀態。

二類:健康攜帶者,經多次反複化驗肝功能均屬正常,無任何症狀體征,甚至做肝活檢時亦未見病理損害,肝組織結構完整。

三類:經肝活檢病理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

第一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應進行醫學跟蹤,每3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時了解有無肝損害,若有肝損害則應及時治療。

第二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可以照常工作、學習和勞動,大部分人預後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後,隨著機體自身免疫狀態的改善可以自然轉陰。

第三類無症狀HBsAg攜帶者經證實肝髒有病理損害後,應按現存症狀患者對待,及時進行治療。

無症狀HBsAg攜帶者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這些人體內有病毒存在,而且有進行複製或傳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應從事飲食服務行業及保育工作。目前對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醫學處理原則主要有三條:第一,要進行動態觀察,每隔3~6個月到醫院做檢查。第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肝髒有害的習慣要改變,比如飲酒、吸煙等。第三,自己心理上不要有壓力,應該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第四,患其他疾病就診時,要向醫生通報自己的情況,告訴醫生自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這樣,醫生在用藥時會考慮藥物是否對肝髒有損害。第五。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藥,如選用幹擾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藥等。第六,要關注家庭個人衛生處理:無症狀HBsAg攜帶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分鍾,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鍾的辦法消毒或分離使用。總之,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轉歸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轉陰;大部分為持續穩定的終身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其中約有半數出現肝髒輕微的病理變化,這種變化是相對穩定的一種乙肝病毒持續感染的低反應狀態。

乙肝病毒感染分期

乙肝病毒感染分為三期。

第一期是免疫耐受期,此期肝功能正常,“大三陽”,HBVDNA(+),這種情況可以保持終生不發病,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和學習,但也可能隨時進入第二期。

第二期是免疫清除期,此期由於體內免疫反應活躍而肝功能異常,“大三陽”,HBVDNA(+)。如果免疫係統比較好,可能自動抑製病毒,返回到第一期又處於免疫耐受狀態,或者到第三期(病毒抑製期),如果免疫係統不能抑製病毒,就需要藥物幫忙,如果沒有藥物幫助,任其發展,就會進入疾病晚期。

第三期為病毒抑製期,此期肝功能正常,“小三陽”,HBVDNA陰性。大多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隻是屬於第一期和第三期的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其中每年有1%的感染者可能發生病毒自然轉陰;慢性肝炎階段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也有可能痊愈,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的隻是少數。

什麼是肝功能檢查

肝髒的生理功能極為複雜,因此肝功能檢查種類繁多,一般醫生常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肝功能項目來了解肝功能,如蛋白質代謝功能試驗(血清蛋白電泳、白蛋白/球蛋白比例)、膽紅素代謝功能試驗(血液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尿膽原和尿膽紅素)、肝髒染料排泄試驗以及各種血清酶檢查。但是肝功能檢查也不是萬能的,有一定局限性,以下3點必須加以注意:

(1)肝功能檢查的敏感程度有一定限度,而且肝髒代償儲備能力很強,因此肝功能檢查正常不一定沒有肝病。

(2)肝功能檢查中的有些指標缺乏特異性,所以肝功能異常也不一定就是肝病。

(3)血清酶的活性是一項很重要的評判標準,但它不反映肝髒功能,酶的指標隻是對肝細胞完整性的估計。總之,肝功能檢查隻能作為診斷肝膽係統疾病的一種輔助手段;要對疾病做出正確診斷,還必須結合病史、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全麵地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