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區別乙肝和感冒:一是潛伏期不同,流感潛伏期為1~3天,突然起病,迅速蔓延。感冒潛伏期與流感相仿,但傳染力較低,往往氣候突變時流行。而乙肝的潛伏期較長,甲型肝炎為2~6周,乙型肝炎為6周~6個月。二是隻要有持續性低熱症狀,即使沒有消化道的症狀,也應到正規醫療機構做進一步的檢查,一旦發現有肝、脾增大且較堅實者,就應立即按照乙肝常規項目加以檢查。三是患者患有流感或感冒時,會有發熱、尿液濃縮或顏色略增深等症狀,但肝炎黃疸前期的尿色呈深黃色或濃茶色,在這一點上患者平時自己都可以觀察得到。四是定期到醫院做HBsAg、肝功能、超聲波等綜合檢查。
感冒是指感受風邪,出現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的一種常見外感病。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冬、春兩季最為多見,年齡、性別之間發病無明顯差異。感冒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並非一回事。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臨床上主要有以下症狀:鼻塞、流涕、噴嚏、頭痛、發熱等。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流感對人體的潛在危害要遠遠大於普通感冒,流感可引發身體多係統病變,包括中耳炎(耳道感染)、鼻竇炎、支氣管感染、心肺疾病的惡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哮喘等。
人類的感冒,90%以上是由各類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細菌引起的隻是極少數。病毒是一類比細菌小得多,一般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的微生物。它們的生長特點是細胞內寄生,即侵入人的細胞後,躲在細胞內生長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種抗生素幾乎都很難進入細胞內,所以,抗生素對病毒是沒有作用的。
乙肝的臨床診斷要點乙肝的診斷並不十分困難,隻要患者及時就診。通過查肝功、乙肝兩對半,進行B超及有關物理檢查等,大多數患者可以被明確診斷。患者有自覺症狀和體征者應迅速做必要的化驗檢查,同時查血清轉氨酶,如果升高,患乙肝的可能性更大。此時,應進一步做乙肝病毒方麵的抗原及抗體檢查,以確診為哪一類型乙肝。
有與乙肝患者接觸史,是診斷乙肝的有力證據之一,如果出現黃疸(或無黃疸)、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時,應及時檢查,若肝大,肝功能損害,穀丙轉氨酶增高時,即符合病毒性乙肝的診斷。另外還要根據病史、病程及臨床症狀、體征等,區分急性、慢性等不同類型,並排除膽囊炎、膽石症所致的黃疸、脅痛症狀,必要時可做超聲波檢查,攝腹部平片或膽囊造影,以便確診。對黃疸型者,應根據黃疸的色澤,結合病史、症狀,確定類別,以便分別進行治療。
在體檢時,一旦查出攜帶乙肝病毒,應該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檢查時,醫生首先會問,然後是查。問的內容包括:是否有經常乏力、食欲缺乏、惡心、厭油、尿黃、麵色晦暗等症狀?是否有家庭聚集現象?是否有與乙肝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史?是否服用過一些對肝髒有害的藥物?可能還要詢問有無飲酒史。查的內容包括:體征、血清學的檢查、影像學(B超、CT)的檢查。體征檢查是否有麵色晦暗、肝掌、血管痣、顏麵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及鞏膜黃染,肝、脾大情況,移動性濁音、雙下肢水腫等表現;血清學的檢查主要是看肝功、乙肝病毒標誌物,看病毒活躍的程度如何。通過“問”和“查”後,再進行綜合判斷。對一些難以判斷的,醫生必要時還要做肝穿病理檢查。攜帶乙肝病毒是不是乙肝,通過肝穿就可以確定,這通常被作為“金標準”。
什麼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指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就是指血液檢測單獨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陽性,也有說指乙肝抗原、抗體檢測陽性各種模式者(表麵抗體單項陽性除外),但無肝炎症狀和體征,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觀察半年無變化者。一般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照常工作和學習。據統計,我國約有10%的人攜帶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嬰傳播及免疫功能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觸乙肝病毒。無症狀HBsAg攜帶者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