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了解肝髒,認識乙肝病毒與乙肝(1)(3 / 3)

乙肝與脂肪肝有無關係

乙肝患者在病程中,有些可合並脂肪肝。其主要原因是慢性乙肝患者進食熱量過多,超過身體代謝的需要而轉化為脂肪積存於全身,其中在肝中積存表現為脂肪肝。正常人肝髒所含脂肪占肝髒重量的3%~5%,超過5%即形成脂肪肝,而有的人肝髒中脂肪含量甚至可達50%。乙肝患者發生脂肪肝,與肝髒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有關,同時祛脂因素缺乏也會使脂肪外移減少。加上乙肝治療時長期大量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並過分限製體力活動,最終並發脂肪肝。乙肝並發脂肪肝患者的臨床症狀,多數表現為原有的乙肝症狀加重,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脹、腹瀉等。有的患者因肝體積增大,肝包膜伸張,肝區疼痛加重,患者往往易被誤認為是乙肝本身惡化,因而更加限製活動,增加營養,由於體重增加,脂肪肝加重,肝區疼痛反而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肝髒功能與睡眠關係密切中醫理論認為肝體陰用陽,《類證治裁·不寐》謂:“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寐;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強調睡眠與陰陽之氣的循行有關。

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肝氣的調暢是陰陽各循其常的前提條件。

《醫林改錯》中說:“夜不安者,將臥則起……此血府血瘀也”“血瘀日久,血不行則心失所養,亦致失眠。”上述醫家均認為血是睡眠等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血虛血瘀都可引起失眠,而血虛血瘀均與肝有關。失眠的發生亦與情誌的失常息息相關,《張氏醫通》曰:“平人不得臥,多起於勞心思慮,喜怒驚恐”,肝是主情誌的重要髒腑,具有疏達氣機,調暢情誌,藏血舍魂的生理功能。肝失疏泄,容易影響心神而病不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眠症狀以及失眠時間。按照失眠的時間,可以分為瞬時、短期和慢性長期三種。按照失眠的特點,失眠又可分為起始、間斷和終點失眠三種。起始失眠,是指入睡困難,要到後半夜方能睡著,多由於精神緊張、焦慮、恐懼等引起;間斷性失眠,是指入睡不寧,容易驚醒,常有噩夢,中老年人消化不良,容易發生這種情況;終點失眠,是指入眠並不困難,但持續時間不長,後半夜醒後不能再入睡,老年高血壓、動脈硬化、精神抑鬱症患者常有這類失眠。按照失眠的性質,還可以分為偶爾失眠症、生理性失眠症和病理性失眠症三大類。除以上各種失眠類型外,還有生理性失眠、心理性失眠、病理性失眠、藥物性失眠等。

什麼情況下要懷疑患了乙肝

正常人如果感到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膩、腹脹、肝區痛、小便如濃茶樣等,經休息後上述症狀仍持續不好轉,又找不到其他原因,而且半個月內曾與乙肝患者密切接觸;或吃過未熟的海產貝類食物;或輸過血,注射過血漿、白蛋白、人血或胎盤球蛋白等;或有過不潔性接觸;或用過消毒不嚴格的注射器,或接受過針灸、文身、拔牙和手術等。有了這樣的經曆,就意味著有了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有被傳染的可能,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如發現肝大,尤其是有黃疸,就應當高度懷疑有患乙肝的可能。上述症狀多為乙肝的早期信號,但生活中還有一些乙肝早期不為人注意的特異信號。

皮膚發癢宜防感染乙肝

如果沒有吃什麼特殊食品,也沒有服用什麼藥物,身上突然出現皮疹,而且發癢,用藥後也不見好轉;還感覺身上發冷,體溫升高,像是得了感冒,這有可能是急性黃疸型乙肝前期表現。臨床上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患者渾身上下奇癢無比,以至坐臥不安,大多數人以為是皮膚病,實則是乙肝引起的。鄰居劉某就是這樣的特殊患者,前幾天劉某身體有些不適發熱,隨便吃了點退熱藥和消炎藥,體溫雖然降下去了,皮膚卻不知為何癢了起來。擔心是藥物過敏,加之實在忍不住,隻好去醫院看醫生。皮膚科醫生仔細檢查後,發現患者身上既無斑疹也沒有紅腫,不符合藥物過敏特點。細心的醫生追問病情時,得知患者小便發黃,便叫他做肝功能相關檢查,結果出來一看,原來劉某染上了乙肝,可見小小的皮膚發癢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