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了解肝髒,認識乙肝病毒與乙肝(1)(2 / 3)

乙型肝炎(HBV)是怎麼一回事

乙型肝炎(HBV)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肝病毒所致的全身性傳染性疾病。乙肝病毒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人體,在肝髒裏生長繁殖,破壞肝組織的正常結構,影響肝髒的生理功能,並出現一係列臨床症狀。

乙肝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麵廣、發病率較高等特點,在我國是一種多發病、常見病。有些患者,對乙肝病毒沒有免疫力,可處於感染狀態數月至數年,這種病情稱為慢性乙肝。很多人感染乙肝後感覺良好,但數年後部分人的病情會慢慢加重,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死亡,所以乙肝一直被醫學界和乙肝患者所關注。國家衛生部2003年8月份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02年底,全國共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萬例,占人口總數的1.57%;乙肝病毒表麵抗原攜帶率高達9.8%,人數約為1.2億。每年約有28萬人死於肝病,占全國死亡人數的3.65%。由此可見,乙肝的預防與治療不僅對乙肝患者,而且對於整個國家與民族同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乙肝為什麼被稱為“隱形殺手”

乙肝的可怕之處,正是在於患者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患者可能會腹脹、胸悶、食欲缺乏、發熱、惡心等,但平常人都不會把這些現象當作一回事,而自己到藥房裏買藥吃,導致病情惡化,最後甚至喪命。這也就是醫生稱乙肝為“最大的隱形殺手”的原因,所以不可不慎。

沒有特別症狀的乙肝雖然可怕,但隻要及時發現,它也不會致命。

有些乙肝患者在接受短期的治療之後,便可沒事;有些則可能是屬於慢性的。所以,感染了乙肝的患者千萬不要不加理會,小心惡化演變成肝癌。治療要從病源著手,就是控製肝炎病毒。除此以外,身體檢查更是重要,因為“病從淺中醫”,及早發現身體的不適而接受適當的治療,這才是上上之策。通常,我們隻需通過簡單的抽血檢查便可粗略地知道自己的肝髒是否出了問題;必要時,再做腹部B超檢查。要記著:“預防勝於治療”。

慢性乙肝與肝硬化、肝癌有無關係

一般來說,患了急性乙肝可以恢複,不會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不過有少數乙肝患者長期不愈,漸漸發展成為肝硬化,最終極少數病例發展為肝癌。根據研究發現,肝硬化中75%~80%是由慢性乙肝發展來的。國外有報道慢性乙肝表麵抗原攜帶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比非攜帶者高200倍以上。95%以上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是由慢性乙肝表麵抗原攜帶者演變而來的。為什麼少數乙肝患者,能夠出現原發性肝癌的不良轉變呢?其機製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有人認為,既然乙肝病毒是罪魁禍首,那麼防治乙肝將有利於減少肝癌的發生,持不同意見的科學家則認為,肝癌發生的因素非常複雜,乙肝病毒隻是始動原因。因為許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發展成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的人僅僅是少數。因為原發性肝癌的發生除了病毒的原因之外,食物中的黃曲黴素,飲水中的亞硝胺含量過多,密切接觸某些金屬如鋁、鉛、鎘等,都與肝癌的發生有關係。另外,肝癌的發生亦與機體的免疫有關。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細胞經常發生突變,可能形成癌細胞,但人體的免疫係統有清除這些細胞的能力,一般不發生癌症。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就容易發生癌變。故增強體質,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也是預防肝癌發生的重要方麵。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各種慢性彌漫性肝炎或廣泛的肝髒實質變性繼續發展的結果。其主要病變為肝髒的彌漫性發炎,纖維組織的增生,肝細胞的變性、壞死、再生、假小葉形成,引起肝髒變硬變性,故名肝硬化。臨床的主要表現是肝功能減退、肝門靜脈高壓,從而引起脾大、腹水、腹壁靜脈曲張、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肝性腦病等。引起肝硬化的原因眾多,如病毒性肝炎、寄生蟲感染、慢性中毒、循環障礙、代謝障礙等,但飲食因素也是肝硬化患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患者如果長期缺少營養,特別是長期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抗脂肝因素的情況下,可形成肝硬化。患有慢性胃腸道炎症,妨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可逐漸形成肝硬化。長期飲酒過多,可因進食較少、營養障礙或由於乙醇本身對肝髒的直接毒害作用而產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