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小城市高層次人才支撐創新型城市建設
產業發展
作者:周海寧
摘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自主創新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沒有人才的支撐作用,創新無從談起。文章從如何更好地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的角度,分析了當前中小城市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麵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高層次人才;創新型城市;自主創新;中小城市;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G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2-0005-02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際競爭更趨激烈,許多國家都把強化國家創新體係作為國家戰略,以增強國家創新能力來提升國際競爭力。美、英、法、德、日本、芬蘭等約20個國家已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我國也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目標,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深圳、青島、北京、廣州等57個城市陸續成為全國創新型城市試點,唐山、秦皇島等中小城市也位列其中。一個中小型城市要實現創新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大力發展先進科技生產力,協調推進文化、工業、生態等方麵同步發展。科技創新靠什麼,關鍵是人才。當前中小城市在人才引進方麵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緊密結合創新型城市建設開展人才工作,這是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 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匱乏。科技創新人才嚴重不足在中小城市中已成為普遍現象,即使在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也存在這種情況。多數城市在優勢主導產業中還缺乏一批有較大影響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優勢創新團隊,在高校科研人才隊伍中從事應用技術開發工作的人員比例偏小。科研尖端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奇缺,科研創新團隊數量偏少,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導致中小城市科技支撐力量不夠,創新後勁不足。目前,在中小城市中尤其缺乏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開拓型、創新型、領軍型的科技型人才和團隊。
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優惠力度不大。目前,不少中小城市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主要側重於對科技項目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之後的支持,但對創業初期所急需的土地供應、投資合作、金融服務、財政支持等方麵給予的扶持還遠遠不夠,“鼓勵創新、寬容創業”的氛圍不濃,與南京、深圳等先進地市相比差距很大。《南京市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引進計劃》提出,對入選重點扶持科技創新項目的,給予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提供不少於100平方米工作場所和不少於100平方米人才公寓,三年內免收租金;根據項目需求,提供不低於300萬元的創業投資和不低於300萬元的融資擔保。
創新創業人才承接載體建設亟待提高。雖然各個城市在推進產學研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等一些載體,但從整體上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有的城市擁有獨立研發機構和國家級、省級規模實驗室的比例較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偏少;有的城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平台規模偏小,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欠缺。多數中小城市對創業實訓、孵化、文化、資源等軟環境建設和創業場地、設備等硬件建設投入力度不夠,還未建立起“創業導師+專門孵化+資金集成”協調聯動服務模式。
科技創新項目引進與人才引進融合不夠。項目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是區域發展的三大源動力,三者相互影響,良性循環。而目前許多城市科技創新、項目引進、人才引進的結合程度不夠緊密。有時單純看中項目,而適合項目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沒同時引進;有時引進了高層次高學曆人才,但項目研發能力有限,承擔不了高科技創新項目研發工作。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已成共識,但多數中小城市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健全的部門協調聯動機製,很難實現人才引進與技術項目引進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