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報告》中說過:“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麵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麵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今天,我們黨在全新的條件下,領導全國人民以空前的規模從事經濟建設,深化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主導的經濟體製改革,“在糖衣炮彈麵前要打敗仗”而腐敗變質者早已不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那種規模和檔次了。鄧小平說過,“自從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搞活經濟兩個方麵的政策以來,不過一兩年時間,就有相當多幹部被腐蝕了,卷進經濟犯罪的人不是少量的,而是大量的。犯罪的嚴重情況,不是過去‘三反’、‘五反’那個時候能比的。那個時候,貪汙一千元以上的是‘小老虎’,一萬元以上的是‘大老虎’,現在一抓就往往是很大的‘老虎’”③。
山西的警鍾敲響,山西的教訓深刻。在大規模的市場經濟運行中,必須用法治製約、規範權力。如果說價值規律管住了市場經濟中那隻“看不見的手”,以法製權就是要管住市場經濟中那隻“看得見的手”。以法製權要“三管齊下”:
一是以法治來製約權力。不受製約的權力難免腐敗,絕對不受製約的權力有可能絕對腐敗。如果隻擁有權力而不承擔責任,隻行使權力而不接受監督,每一個執法者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法律破壞者,而每一個公民都有可能成為這種破壞行為的受害者。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當權力調控市場,當權力與資本相遇,不受製約的權力,難免導致普遍性、塌方型腐敗。資本不斷擴張的衝動和權力不斷膨脹的欲望結合,會使道德的界限喪失,使法律的界限模糊,甚至成為馬克思主義所嚴厲批判的壟斷資本主義,徹底走向黨和人民的反麵。
習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堅決防止權力和金錢相結合、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把權力關在法治的籠子裏,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體製缺陷和製度漏洞,最大限度地防範市場利益的誘惑。要防止權力過多幹預市場、邊界不清——改革限權,確保權力界限清晰分明;防止權力取得無據、行使無序——依法確權,確保權力授予依法合規;防止權力過度集中——科學配權,確保權力架構相互製衡;防止“暗箱操作”——陽光示權,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防止權力濫用——全程控權,確保權力監督及時有效。要建立和實施更嚴格的黨內法規製度,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製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
二是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敗鬥爭。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做到零容忍態度不變,猛藥去屙的決心不減,刮骨療傷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態度不鬆,凡腐必反,除惡務盡。對山西驚現的“塌方式腐敗”,我們完全有決心有信心徹底根治。山西還是好地方,中國更是好地方。但別有用心的人難免要做文章。例如,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怪論,說什麼“不反腐敗要亡黨,真反腐敗也要亡黨”。此論不值一駁。不反腐敗確實要亡黨,真反腐敗不僅不會亡黨,而且能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使中國共產黨更堅強,更有力量。
三是要製約權力,就絕不能允許以權壓法,以權力幹擾執法、司法。必須堅守司法公正。司法是以法治規範權力的最後一道防線,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汙染了水源。”
法治經濟,依法賺錢。法治政府,以法製權。法製好,好人可以充分幹好事。法製不好,劣幣驅逐良幣,就談不上公平競爭。完善的法治經濟,堅強的法治政府,一定能使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定能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良好社會氛圍,促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作者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
【注釋】
①【明】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見《張文忠公全集·奏疏三》。
②【唐】王勃:《上劉左相書》,見《王勃集》卷九。
③鄧小平:《堅決打擊經濟犯罪活動》(1982年4月10日),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2頁。
責編/周素麗 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