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大院裏的孩子們(3 / 3)

4、定杠錘,又叫“石頭剪子布”,兩個孩子麵對麵,一邊喊:“定——杠——錘!”在“錘”字出口之時每人立即作出一個手勢,伸開的巴掌代表“布”,握緊的拳頭代表“石頭”,隻伸出食指和中指代表“剪子”。剪子剪布,布包石頭,石頭硌剪子,一物降一物。在各種遊戲開始前,往往需要決定參加的雙方誰占先手,定杠錘就是最好的辦法。而孩子們在相互交換玩具或者相互許下什麼願後,為怕對方反悔或表示自己決不反悔,經常采用“拉鉤”,即用自己一隻手的小拇指鉤住對方的小拇指,雙方同時喊:“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要!”或者“不許變!”

5、摔泥娃。和一塊黃泥,捏成碗狀,用力往水泥地上一摔,碗狀的泥猛砸在地上,裏麵的空氣會把“碗”底衝出一個窟窿,發出非常響亮的“啪”的一聲。比看誰的泥娃摔的更響。

6、挑冰棍杆。在街頭揀回許多人家吃完冰棍丟棄的小木杆,用水洗淨晾幹。在地板上把木杆用手捋整齊,然後往地下一砸,木杆散落一地,形成雜亂的一大堆。然後用一根木杆把這些散落而且互相勾搭的木杆一根一根挑開,不許碰到其它木杆。看誰挑的多。

7、打彈弓、彈弓槍。用粗鐵絲彎成彈弓把,再係上一根強力皮筋,可以發射小石子用來打鳥。也可以用紙折成“子彈”互相打著玩,射程在10米左右。紙子彈打在頭上臉上很疼,能把小孩打哭,但一般不會距離太近去打。彈弓槍就像“弩”,也是粗鐵絲彎成槍的模樣,皮筋在槍頭係好,拉緊在槍的後部固定住,裝上“子彈”,有擊發裝置。彈弓和彈弓槍使得玩打仗的遊戲更刺激更驚險更有對抗性,但也經常引起雙方孩子“急眼”真打起架來。

在此基礎上逐漸又產生了火柴槍、火藥槍,這些發射火柴頭甚至黑色火藥的槍後來演變成了流氓團夥的凶器,已經脫離了孩子遊戲而變味了。

此外,還有采榆樹錢、上房蓋、遊泳、釣魚、踢球、打撲克、下象棋、軍棋、動物棋等等。

女孩的遊戲還是那些比較文明的,如跳皮筋、跳方格、跳繩、打口袋,玩嘎拉哈,翻繩之類。

到了冬天,一下大雪,更是北方孩子歡樂的世界: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打爬犁、支爬犁、蹬腳滑子、滑冰、打冰尜,真是其樂無窮啊。

因為我自幼性格比較內向,家教又非常嚴格,在這些孩子遊戲裏基本是看客和非常被動的參與者,所以非常笨,幾乎什麼都不會,經常被同齡的孩子們笑話。記得一次一大群孩子上了房蓋,玩夠了就一個一個往下跳,下麵是一個大煤堆,是準備冬天燒鍋爐供暖的。從房蓋到煤堆大約有兩米多高的樣子,所有的孩子都跳下去了,隻剩下我,無論如何都不敢跳。下麵的孩子有鼓勵的,有勸說的,有諷刺挖苦的,我幾次鼓足勇氣,可是到了邊上還是不敢跳。最後在孩子們一片起哄聲中從旁邊的梯子上爬了下來。

在這個孩子的世界裏,我雖然很笨很怯懦,但還是見識了很多東西,就像一個小動物剛剛走進大森林,遇到的所有動物都更強大。在這裏,我感受到了許多年之後才知道的一個概念: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從那時起,我內心裏就萌發了渴望自己強大起來的心願。

我漸漸融入了這個孩子的世界,慢慢占居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創造了自己的許多遊戲,後麵還要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