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四、大院裏的孩子們(2 / 3)

2、彈玻璃球或瓦斯蓋。兩個或多個孩子每人手拿一個圓圓的比鴿子蛋略小的玻璃球,把手的大拇指向內按住手心,再用小拇指、無名指和中指緊緊握住大拇指,然後把玻璃球放在大姆指背上用食指緊緊壓住,這樣手就變成了一個小型發射機,玻璃球就如同裝進發射機內隨時可以發射出去。往外彈時大拇指發力從被三個手指握住的手心彈出,就可以把玻璃球像子彈一般彈出去。玩的時候一個孩子先把自己的玻璃球遠遠彈出去,另一孩子瞄準第一個孩子的玻璃球彈射自己的玻璃球,如果剛好打中,就贏了,如果沒打中,先彈出球的孩子反過來可以反擊,雙方可以利用地形地貌和玻璃球的滾動彼此追逐,有時候高手之間會打很多回合,最後誰的球被打中了誰就輸了。輸贏方法事先是講好的,如果是“白玩”,一方輸了重新開始就是,如果是“真贏”的,輸的一方玻璃球就歸贏方。有的孩子認賭服輸,也有的孩子輸了不給,這就叫“玩賴”,輕則被人笑話,重則會打起架來。彈瓦斯蓋的玩法與彈球相近,隻不過玻璃球變成了瓶蓋。瓶蓋又分“陀”和“錢”,“陀”是用墨水瓶的硬塑料蓋製成,首先把塑料蓋磨薄到原來的一半厚度,然後用蠟融化灌滿再冷卻或把啤酒瓶蓋裏麵的軟膠墊塞進裏麵兩三片,這個“陀”就製成了,磨薄是為了增加被彈出後的飛行速度,同時降低了高度也減少被命中的幾率;灌蠟或塞軟墊來增加配重,是為了增加彈出去後飛行的穩定性,減少受空氣影響,落地後也不會亂蹦。“錢”就是啤酒瓶蓋,因為過去哈爾濱這裏有俄國人生產的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瓶子大小與啤酒相同,飲料是用麵包屑發酵製成,泡沫很足類似啤酒卻不含酒精。“格瓦斯”的瓶蓋和啤酒瓶蓋統稱“瓦斯蓋”了。比賽是雙方用“陀”進行,誰的“陀”被對方擊中就算輸,而“錢”是用來兌現輸贏的。

3、撣“劈啊幾”,這個“劈啊”要非常快的連讀,因為是一個字,隻不過打不出這個字來,看小沈陽耍活寶,經常聽他說:“我就跑了啊,‘劈啊、劈啊’地!”是東北話裏的一個象聲詞,形容聲音的,類似“啪”。這種“劈啊幾”有買來的,也有土造的。那時候街頭有小販子買冰棍糖果的,順帶也賣這個,就是一張約16開大小的厚紙版,大約幾毫米厚,正麵印著一個個圓餅幹大小的圓圈,排滿整個紙版,有20——30個,圓圈內印著彩色的古裝人物頭像,比如《西遊記》裏的唐僧師徒、妖怪等等。買回來後用剪刀把這些圓圈剪下來,就成了一張張圓圓的“劈啊幾”。通常是兩個孩子之間的較量,一個孩子把一張“劈啊幾”放在地下,一般是比較平整的水泥或柏油地麵,另一孩子手拿一張“劈啊幾”看準地下這張使勁地“撣”下去,利用打擊力產生的衝擊和風力,把地下的“劈啊幾”翻起來,如果給正好翻過來,為贏,地下那張就歸己了,如果沒翻過來,就輸了,自己這張要給對方。土造的多用香煙盒的包裝紙折成三角形,可以“撣”,也可以“拍”,把“劈啊幾”落成一疊,手指並攏收緊,對準角度狠狠往地下一拍,利用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吹出的風力,可以把整落的“劈啊幾”全拍翻過去,那就全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