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回歸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除了F1固定比率以外,其他6個公共因子的偏回歸係數t檢驗都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1,這說明F1固定比率對山東省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幾乎無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篩選出來6個影響因子中,可以看出F4公司規模指標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力較大,且與負債比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公司規模越大其資產負債比率越高。上市公司的規模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其承受風險的能力越強,公司有能力也更傾向於通過發行債券等來融資。F3資產流動性指標與負債比率呈負相關關係,這是因為,當企業的資產流動性較強時,其變現能力也隨之提高,所以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業對債務融資的需求。F2盈利性指標與負債比率成負相關關係,由於企業的盈利性較強,就會帶來大量的內部盈餘,從而對外部債務融資的需求較小,這同時也與優序融資理論相一致。F7風險性指標與負債比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企業對風險的態度是積極的,那它更傾向於采用債務融資這種財務風險較高的融資手段。F6企業獨特性指標與負債比率呈負相關,即企業產品的獨特性越高,其利用債務融資的需求越小。F5成長速度指標與負債比率呈正相關關係,對資本結構有一定影響。企業成長越快,就越需要大量資金予以支持,由債務融資的優勢決定,會加大債務融資的比例。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對山東省107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以探尋影響山東省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采用兩步模型法,最終篩選得到6個達到顯著性水平的因子,分別為公司規模、資產流動性、盈利性、對待風險的態度、獨特性以及成長性指標。其中,公司規模、成長性以及風險性指標與資本結構呈正相關,而資產流動性、盈利性、獨特性指標與資本結構呈負相關。基於山東省上市公司特點可得出以下兩點結論:第一,山東省上市公司的融資模式基本遵循融資優序理論中的融資原則,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優先考慮利用內部盈餘,在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下才會利用負債融資。第二,由生命周期理論可知,成長期的上市公司其發展速度、公司規模的擴張都是最快的,此時的企業需要大量資金,由於債務融資到位快、易取得、富彈性、成本低等優勢,成為山東省上市公司成長的主要融資來源。2011年年報數據分析:山東上市公司的整體負債率為59.20%,比較合理,而流動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高達48.96%,過多的流動負債使得上市公司麵臨短期還款的壓力,而陷入資金流動性危機中,從而影響財務質量。
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上市公司仍需要從資本結構的各影響因素出發對其進行動態調整,趨近最優資本結構。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幾點建議:第一,完善企業的融資體製,為上市公司調整資本結構創造良好外部條件。第二,端正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強化其建設基礎工作,提高運行的效率。調整要從結構上進行,積極建設多品種、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第三,加強山東省上市公司的改革,完善其治理結構,使其籌資行為更加理性化,基於對山東省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建立符合山東省上市公司獨特性的資本結構的動態優化機製。
【參考文獻】
[1] 陸正飛、辛宇:上市公司資本結構主要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1998(8).
[2] 洪錫熙、沈藝峰: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
[3] 肖作平: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和雙向效應動態模型——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麵板數據的證據[J].會計研究,2004(2).
[4] 肖作平: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綜述[J].證券市場導報,2005(11).
[5] 郭昱、顧海英:基於因子分析的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研究[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6] 蘇劍:影響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分析[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7] 李治國:公司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相關性研究——基於對山東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