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蒸鴨血:取活鴨1隻宰殺取血,加清水、食鹽適量,隔水蒸熟。放入15毫升黃酒,再蒸片刻即可。此方源於民間經驗,宜飯後食用,每日1劑,連食5日為l個療程,具有益血養肝。補腎益氣功效。適用於肝腎陰虛型貧血。症見舌紅少苔,頭暈耳鳴,睡眠多汗,牙齦出血,手足心熱等。
(5)豬血粥:取豬血100克放入開水中稍煮片刻,撈出切成小塊;再用新鮮菠菜250克洗淨放入開水中燙3分鍾,撈出切成小段;將豬血塊、菠菜及50克洗淨的粳米共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放入適量食鹽、味精、蔥、薑調味即可。宜溫熱服食,作早晚餐。具有潤肺養血、消煩去燥功效。適用於貧血及痔瘡便血、老年便秘等症。
(6)蜂蜜桑椹膏:將鮮桑椹1000克洗淨絞汁,小火熬成稀膏,放入蜂蜜25克熬至稠厚,冷卻貯藏備用。
每日食2次,每次取10~15克以溫水衝服,連服半月為1個療程。具有補肝腎、潤五髒、養氣血之效。適用於肝腎陰虛型貧血。症見頭暈耳鳴、舌紅苔少,手足心熱等。
(7)阿膠大棗粥:取阿膠10克搗碎,大棗8枚與50克洗淨的糯米煮粥,快熟時放入阿膠及適量白砂糖,再煮片刻即可。溫服,早晚餐各1次。具有滋陰潤肺、補肝納血、止血安胎功效。適用於暈眩心悸,虛勞咳嗽,貧血麵黃,尿血便血等症。
(8)蟲草燉鴨:取鴨1隻去毛及內髒,洗淨切塊,放入沙鍋內,加入冬蟲夏草6枚及食鹽、蔥、薑等調料,放入適量清水偎燉,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偎至熟爛。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養血潤燥功效。
適用於脾腎陽虛型貧血患者。症見舌淡苔白,心悸頭暈,肢冷怕寒,麵色蒼白,陽痙造精,月經不調等。
(9)加味羊骨粥:取羊骨750克洗淨打碎,與20克黃芪、7枚大棗同入沙鍋,適量清水煎煮,取湯代水與50克洗淨的粳米同煮為粥,粥快熟時加入適量生薑、蔥白、食鹽攪勻,再煮片刻即可。此方源於《千金翼方》,宜溫熱空腹食用,連食15日為1療程。具有強筋壯骨、養胃健脾、補腎益氣功效。適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症。感冒發熱患者忌服。
(10)花生牛筋粥:取牛蹄筋80克洗淨切成小塊,與80克花生米和100克洗淨的糯米共入沙鍋,加清水適量煮粥,至蹄筋爛熟、米開湯稠為止。宜溫熱空腹服食,日食1次。具有養血補肝、益氣健脾功效。適用於貧血及白細胞低下患者。
(11)當歸羊肉羹
原料:當歸20克,黃芪20克,龍眼肉20克,羊肉250克,蔥、薑、料酒、食鹽、味精、薯粉適量。
製作:將羊肉洗淨切丁或絲,另把當歸、黃芪、龍眼肉裝入紗布袋內,紮好口,一並置沙鍋或鋁鍋內,再放入蔥、薑、食鹽、料酒和適量的水,然後武火燒沸,再文火煨燉至羊肉爛熟。
用法:食用時將藥袋取出,加入薯粉和味精適量,文火調成羹狀,即可食用。
功效:益氣養血。適用於血虛證及病後氣血不足的各種貧血。
(12)當歸燉母雞
原料:母雞一隻(約1000克),當歸20克,人參10~15克,蔥、薑、料酒、食鹽各適量。
製作:將母雞去內髒並洗淨,把當歸、人參、蔥、薑、料酒、食鹽放入雞腹中,置於沙鍋內,文火煨燉至肉爛,即成。
用法: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湯。
功效:補血益氣。適用於久病體衰,產後失血等各種貧血。
六、生活調理
防治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包括病因治療。
對有失血表現的如月經過多、消化道急慢性出血、鉤蟲病、痔瘡出血及造血不良,如吸收鐵、葉酸、維生素B12障礙等應及時查明原因,補充造血原料,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對溶血性貧血應了解誘因積極預防,如輸血、飲食蠶豆、某些藥物等,努力避免致病因素,脫離某種環境或不做劇烈運動。對造血係統有損害的藥物,如抗腫瘤藥,應嚴格控製劑量及治療期限。與人體過敏體質有關的藥物,如氯黴素、甲巰咪唑(他巴唑)、水楊酸類、吲哚美辛(消炎痛)、氯丙嗪(冬眠靈)等,亦應引起重視,慎用此類藥物。對從事X線及放射性工作的人員,應加強安全防護,定期檢測血象。開展對病毒性肝炎及其他病毒感染的防治工作,可減少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貧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