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和騎健身自行車)可以通過增強心肌的收縮力量,提高心髒的工作能力,因此有氧運動能提高心血管係統的功效。與此同時(實際上,這一過程非常迅速),你的身體在靜息的情況下也能獲得更多的氧氣。你的心髒在機體大量耗氧的情況下能保障有力地搏動,而在正常需氧狀況下能舒緩搏動供氧,也就是你的靜息心率將下降,這是心髒狀態非常好的表現。

除了對心血管係統和呼吸係統有益之外,有氧運動還有其他的一些益處,別小看這些益處,每一項益處都能促使你自願去加強有氧運動鍛煉,並促使你為了健康而放棄戒煙等不良嗜好。有氧運動的確能在多方麵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它將大大減少心髒病的突發機會,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有氧運動能保證你在未來的歲月中能更好地享受美好的生活,無論是打高爾夫球,還是與孫子們一同玩遊戲、共享天倫之樂,有氧運動都能讓你充滿活力。

力量訓練是常規健身運動的第二個組成要素,盡管它不像有氧運動那樣有與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關,但它對於我們提高生活質量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肌肉的力量與耐力並不單指粗壯的肌肉。人們一談到健美,感覺就是要增加身上肌肉的壯實感,其實那種讓肌肉高高隆起的健身運動並不屬於我們要談的常規健身的範疇,當然,塑造強健的肌肉對我們的骨骼支持係統以及擺造型、擺姿勢還是很有好處的。但這種一味地以增加肌肉壯實感為鍛煉目標的方式勢必會造成今後的肌肉鬆弛、時常背部疼痛和身形彎曲,這是無可否認的結果。

力量被定義為肌肉抗擊阻力所能產生的牽引物體移動的能力,人體參與運動的肌肉或肌群收縮克服阻力的能力。我們的身體擁有600多塊可被意識控製的肌肉,它們被稱為隨意肌。你雖然不需要知道它們每一塊工作的原理,但隨著你健身計劃的進行,你應該清楚地了解主要是哪些部位的肌肉在活動。簡單說來,當你想增強某個部位的肌肉力量時,你需要訓練它克服阻力的能力,而阻力的來源卻有2種,它可以來源於肢體本身的重量,也可以借助健身器械來產生(比如啞鈴),而你若是了解這一部位肌肉運動的原理,就可以根據鍛煉部位肌肉的特點,選擇適宜的、有針對性的健身方式。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認識到肌肉練習應強調全身協調一致,不能過多或過少地鍛煉某一肌肉群。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肌肉鍛煉的不平衡卻隨處可見,比如做舉伸運動較多的人肱二頭肌鍛煉得較多,而肱三頭肌(這塊肌肉位於上臂的背麵)則鍛煉得不是太好,這樣一來,就會讓你的胳膊出現討厭的“下垂”觀感。在這裏,我們特別要提到腹部肌肉(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那是胃,但是,我們會讓你弄明白哪裏是胃哪裏不是胃)的鍛煉問題,因為腹肌鬆弛是造成難看的大腹便便的主要原因。而且,強健的腹部肌肉可以對內髒起到很好的依托和保護作用(雖然你肉眼看不見)。很多疾病,如疝氣就是由於腹部肌肉未得到很好鍛煉,過於鬆弛無力造成的。

常規健身的第三個組成部分是柔韌性訓練,但這一訓練時常被眾多堅持艱苦訓練的健身者忽略。柔韌性是指你身上的肌肉圍繞關節部位轉動的幅度。我們時常感歎小孩的柔韌性之好,但柔韌性在青春期還未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了。運動員通常能保持較好的柔韌性,但即便是這樣,人體內潛伏的大多數僵硬進程還是在無情地進行著,除非它們能被有意識地阻斷。在今後的歲月中,靈活性或者柔韌性對於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旦我們失去它,或者柔韌性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成為痛苦的代名詞,那麼,眾多令人愉悅的運動就永遠地對我們關上了大門。

初學者營養入門指導

在隨後的章節中,我們會為你更深入地講述膳食與運動的合理配搭,以確保能滿足你的需要,使你能擁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但在這裏,我們還是有必要先將營養學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做一個簡單敘述,這些知識適用於任何人,不管你是老是少,是胖是瘦,是運動員還是辦公一族,它都對你有用。

在人類社會中,由於曆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各式各樣、紛繁複雜的飲食方式和飲食習慣,這些不同之處不僅在於烹飪方式的差異,還在於飲食文化的千差萬別(比如對於某些食物的食用禁忌)。在發達國家,人們對食物的選擇範圍顯得更廣,也就是說,在發達社會中,人們很容易獲得各式各樣的食物,這源於成熟的工業發展,它使得食物不再受地域和環境的限製,對於遠隔千山的食物,人們不必望洋興歎。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認為應該盡情享用美食,去嚐試世界各國的料理和烹調方式,在享受這個世界奇妙事物的同時,也將我們的美食地圖擴展到世界各地。例如,任何一個現代化的超級市場都擁有極其豐富並且數量眾多的食物,這一切會讓我們的祖輩在麵對它們時激動得無法成言。那麼,問題的關鍵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營養學家還是一再告誡我們,說我們糟糕的飲食是造成那些原本可以預防的退行性疾病的罪魁禍首?為什麼不斷湧現的健康危機迫使我們一再搜尋我們的食品櫃以確保其中的確不存在有害物質?為什麼肥胖會遍地生花?簡而言之,為什麼我們會對食物問題變得如此敏感以至於到了神經兮兮的地步?

我們有必要花費點時間來談談這些問題的根源。首先我們應把目光從不好的食物和食品添加成分轉移到對我們有益的食物和食品添加成分上去。這樣做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淡化我們對食物的敵意。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對人體絕對有害,當然也沒有一種食物對人體就絕對有百益而無一害,問題出在營養成分的攝入失衡上。我們需要平衡的膳食來解決攝入食物的營養不平衡問題。

怎麼才能做到平衡膳食呢

平衡膳食是指能提供我們每日組織生長、更替和修複所需的全部營養素的食物搭配。這些營養素在我們吃到的各類食物中含量各不相同,如常提到的澱粉類食物,麵粉、米飯、土豆都是很好的糖類物質(糖類,即以往我們稱的碳水化合物)來源,肉類和乳類是良好的蛋白質及油脂類物質的來源。這3種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是我們的主要熱量來源(卡路裏是衡量熱量的單位之一,而熱量的國際單位是焦耳或者千焦),它們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能量,因為人體對這些物質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宏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必需脂肪酸也是食物的組成成分,它們也是人體必需的,由於其相對需求量要小一些,因此被稱為微量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