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防患未然(2)(2 / 2)

因此,要積極地預防複發。

(1)定時到醫院門診。經常測血壓,定期複查血液流變學指標及血脂、血糖,如有異常立即治療。

(2)控製血壓。血壓過高會引起腦出血,血壓降得太低又容易引起腦梗死。所以,血壓最好控製在19.9~21.3/12~13.3千帕。不能僅憑主觀感覺來調整降壓藥物的劑量,也不能吃吃停停,而應經常測量血壓,根據血壓的高低由醫師指導降壓藥物的劑量。

(3)堅持服藥。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製劑,可以長期口服,對預防腦梗死複發效果較好。如血液流變學提示黏度增高,可以口服藻酸雙酯鈉50毫克,每日3次;或蚓激酶飯前口服2顆,每日3次,21天為1個療程。

(4)飲食宜清淡。少吃甜食、豬油、奶油、肥肉、蛋黃、動物內髒,多吃豆類、豆製品及蔬菜和水果,每餐不要吃得過飽。

(5)戒煙酒。吸煙是中風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大量飲酒極易發生腦出血,飲酒與腦梗死的複發也有密切關係。

(6)心情要舒暢,情緒要樂觀。過度地興奮與悲傷都可能誘發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情緒激動時可引起大腦皮質及丘腦下部興奮,使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分泌增加,從而導致全身小動脈收縮痙攣、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薄弱處易發生破裂,引起腦出血。所以生氣、吵架、恐懼、焦慮、興奮、緊張等均可誘發腦出血。用力過猛不僅可以造成肌肉、骨骼、關節韌帶的損傷,有時還可以引起腦血管的破裂而發生中風。用力過猛可促使心髒收縮加強、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壓升高,從而發生腦血管意外。很多患者就是在搬重物、用力大便、洗澡、騎車或超量運動後發生中風的。所以,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是有益的,但是超量運動則有害,體育鍛煉務必量力而行,不可急於求成。

(7)勞逸要結合。中風患者經過治療,體質恢複後可酌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休閑娛樂活動,有些患者可以恢複工作。

但要避免重體力勞動及劇烈的活動,不能長時間地打牌,以免引起腦出血的發生。

(8)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心髒病、糖尿病、高血脂等。

友情鏈接:中風能夠預報嗎

中風預報是預測醫學的新課題,預測醫學卻又是現代醫學的尖端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富裕,人們期望能延年益壽。中風是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減少其患病率是醫學界關注的問題。“防患於未然”,既然中風的病因、病理、發展規律已基本掌握或正在掌握之中,探索中風預報實際上是預防的重要部分。目前對已知因素開展廣泛的預防和預報,同時從各個角度和不同學科研究中風的基礎理論和發病機製,尋找各種可以預測的方法,運用中醫的寶貴經驗和現代先進的醫學儀器,綜合性地進行預防和預報,可以預計,中風預報這一難題將會被攻克。

天氣預報從原始的方法發展到如今,已能較為準確地進行預報了,其準確率已達到較高的水平。雖然中風預報有異於天氣預報,但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和實際經驗也同樣給予人們以希望。自從抗高血壓藥物於50年代初問世以來,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發病率已見明顯降低,這一事實給預防和預報中風提供了有力的佐證。高血壓雖屬中風的最重要因素,卻非唯一因素。據目前研究和調查證實,在高血壓和中風的病因中,某些遺傳性生化缺陷,即在相同外環境下,“遺傳易患性”的因素不能忽視,在高血壓中風家族史的正常血壓者中已發現存在某些遺傳性標記,這是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動物實驗還發現,高膽固醇及高蛋白飲食可能導致中風的發生。

在病變早期,血壓尚未升高前就已出現心血管變化,提示應探索除高血壓以外的預防中風的途徑。從這些新的觀點和發現中,可以認為開展大規模和深入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因研究,對中風預報將提供有效的手段。從實驗性易中風的動物自發性高血壓的培植成功,發現前期或早期就已見到某些生化及病理表現,有可能成為高血壓、中風的預報指標,因此探索預報和預防中風的途徑是多方麵的。展望今後醫學的發展,必然要向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這一頑疾進一步吹起探索的進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