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中經絡出現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之症,或中髒腑昏迷清醒後,僅留下半身不遂等症,均可施以拔罐療法。半身不遂患者,特別是患側肌張力增高,形成拘攣性癱瘓者,可在患肢的一些重點穴位如肩髃、肩髎、(臑)俞、曲池、環跳、陽陵泉、丘墟穴拔罐或刺絡拔罐。中樞性麵癱或口歪者,可於牽正、地倉、下關等穴處施以拔罐法。中風後遺諸症均可隨症選穴加減。
拔罐療法的操作方法:
(1)用鑷子夾95%的酒精棉球,點燃後在罐內繞1~3圈,抽出棉球,並迅速將罐子叩在應拔的穴位上,這種方法比較安全,是各種疾病中常用的拔罐法。但需注意點燃的酒精棉球不要停留在罐內的某一部位,那樣容易將罐口某一處燒熱燙傷皮膚。近年有人研製出氣壓治療罐,采用氣泵原理,將罐內抽氣至負壓,使塑料製成的罐緊吸於皮膚表麵,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這種治療罐使拔罐法更加簡便,且從根本上避免了燙傷,中風患者也可以采用。
(2)對於痙攣性偏癱,或偏癱某一部位出現疼痛者,可用刺絡拔罐法治療,即將應拔罐部位的皮膚消毒,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皮膚針叩刺該部位,然後將火罐拔吸於該穴上,使之出血,以加強其刺血的作用。一般刺絡拔罐可將罐留置10~15分鍾,秋冬季時間亦可稍長,然後將罐起下,揩淨滲血,並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以防止感染。
拔罐治療中風雖屬操作簡便、相對安全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禁忌證,治療中要格外注意:①並非由中風直接導致的肢體抽搐、痙攣等,而是由於中風患者兼有全身發熱性疾病所導致的頭痛眩暈、抽搐、痙攣,不宜用拔罐療法治療。②雖有中風半身不遂諸症,但同時存在各種皮膚病、皮膚潰瘍、皮膚過敏者,不宜用拔罐療法。③中風患者呈惡病質,或兼有嚴重貧血者,不宜施以刺絡拔罐法。④毛發部位及大的表淺動脈血管處不宜采用拔罐法。⑤中風病兼有嚴重水腫者不宜用。
推拿治療中風的機製是什麼
推拿又稱按摩,屬中醫外治法之一。它是通過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人體髒腑、經絡及與髒腑相聯係的器官組織的生理病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推拿運用各種手法技巧,通過所產生的外力,直接作用於病傷部位,可起到舒筋通絡,活血化瘀等作用。推拿的作用還表現在腹部與背部,以相應的手法作用於腹部和背部的特定部位或腧穴,可使手法的功效經過經絡係統輸送到髒腑、器官、組織,起到調整髒腑氣血的作用。推拿雖作用於人體體表部位,但由於其手法的深透作用,加強了體內外的氣血運行,改善了機體的內環境,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中風患者特別是中風中經絡所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諸症,其病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經絡不通,筋脈拘攣,氣滯血瘀。而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理筋整複,調整髒腑功能等正是推拿所能達到的治療目的。故中風患者完全可以采用推拿來進行治療,達到康複的目的。
如何推拿治療氣虛中經絡半身不遂
患者平素氣血衰少,經絡空虛,手足麻木,時感眩暈,此時若再遭風邪侵襲,則會猝然發病,出現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等症狀。采用推拿療法可取肩井、肩髑、肩貞、天宗、風池、環跳、殷門、委中、足三裏、髀關、梁丘等穴。常用按、揉、捏、拿等手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站在患者的病側,用捏拿法在患側下肢內側反複施術1~2分鍾,繼而用拇指按揉法在足三裏、髀關、梁丘穴上進行按揉,每穴揉法操作1分鍾,按揉時患者的穴位周圍出現酸麻脹的感覺效果才好。
(2)患者轉變體位,改為俯臥位,施術者站在患者的病側,用捏拿法在患肢的外側麵反複施術1~2分鍾,然後用拇指按揉患肢的環跳、委中、殷門、承山等穴,每穴持續約1分鍾,按揉時患者感覺穴位周圍出現酸麻感為佳。
(3)患者改為坐位,施術者位於患者的病側。用捏法或拿法在患側上肢的陽麵反複施術1~2分鍾,繼而用拇指在風池、肩貞、肩髃、天宗等穴上按揉,每穴約1分鍾,至穴周圍有酸麻感出現。
(4)用拿法在肩井穴上反複捏拿3~5遍,以患者微微出汗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