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杞子菊花飲:枸杞子30克,菊花10克。將其煎湯代茶飲。每日服1劑,分次飲服。具有滋陰補腎、疏風清肝的功效,對中風先兆及中風後血壓偏高、頭暈目眩者用之有效。
(16)補髓湯:鱉1隻,豬脊髓200克,生薑、蔥、胡椒麵、精鹽、味精各適量。將鱉用開水燙死,揭去鱉甲,除去內髒與頭爪;豬脊髓洗淨,放入碗內備用。鱉肉放在砂鍋內,加生薑、蔥、胡椒麵,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將鱉肉煮熟後,放入豬脊髓煮熟,調味後即成。吃肉喝湯,亦可佐餐食用。具有滋陰補腎、填精補髓的功效,適用於腎陰虛虧之中風後遺症,如有健忘多夢、腰膝痿軟等症為宜。
(17)四逆羊肉湯:羊腿肉700克,熟附片30克,幹薑15克,炙甘草10克,黃酒20克,生薑10克,精鹽10克,蔥結20克,花椒12粒,陳皮10克。將羊肉、附子、幹薑、炙草、陳皮、蔥、生薑洗淨。再把薑塊、花椒、陳皮、炙甘草裝入紗布袋中。羊肉入開水中煮幾分鍾,撈出入清水中漂淨,切成條狀。放清水於砂鍋中,加羊肉燒開,撇去血沫,加入中藥包、黃酒,燒煮30分鍾,移至小火上燉爛,取出中藥包,再加入調料即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適用於中風見四肢逆冷者。
(18)何首烏粥: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3枚,冰糖適量。先將製何首烏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與粳米、大棗、冰糖同煮為粥。可供早晚餐服食,或作點心。具有益腎補肝的功效,頭暈目眩、高脂血症及中風預防或康複期調補用。
(19)葛根五味芝麻露:鮮葛根1000克或幹葛根500克,五味子250克,黑芝麻500克,蜂蜜500克。將葛根、五味子洗淨,冷水浸泡1~2小時,水量以浸沒為度。黑芝麻洗淨,除去沉底泥沙,濾幹。用小火燒熱鍋,將芝麻倒入,炒至水氣散盡,芝麻發出響聲時(不宜炒焦),盛起,研碎,備用。將葛根、五味子連同浸液倒入砂鍋內。
用中火燒開後,改用小火慢煎1小時,煎至約剩下濃汁一大碗半時,濾出頭汁。再加水三碗,煎二汁,約煎1小時至藥液剩下一大碗時,濾出,棄渣。將頭汁、二汁倒入盆內,加入芝麻、蜂蜜拌勻。將盆加蓋,隔水蒸2小時,離火冷卻,裝瓶蓋緊。每日3次,每次1匙,飯後1小時服,食時,芝麻細嚼,再飲少量開水。具有養陰生津、潤燥軟堅的功效,中風後便秘者宜用,並治動脈硬化。
(20)人參黃芪粥:人參5克,黃芪20克,粳米100克,白糖5克,白術10克。人參、黃芪、白術去淨灰渣加工成片,清水浸泡40分鍾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開,再用小火慢煎成濃汁,取出藥汁後,再加水煎開後取汁。早晚分別煮粳米粥,加白糖調味。早晚頓服,每5天為1個療程。具有益氣固本、健脾生津的功效,適用於各類虛損、自汗盜汗、氣虛浮腫等症,對中風病後康複有一定療效。
(21)攝涎餅:炒白術20~30克,益智仁20~30克,鮮生薑50克,白糖50克,麵粉適量。先將炒白術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內,研成細末;把鮮生薑洗淨後搗爛絞汁,再把藥末同麵粉、白糖和勻,加入薑汁和清水,和勻做成小餅15~20塊;將小餅放入鍋內,如常法烙熟,備用。每日早晚2次食用,每次1塊,連用7~10天。具有益智開竅、健脾攝涎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口角流涎不止。對口腔潰瘍、口瘡所致的流涎忌用。
(22)蔓荊子麵條:豬肉200克,麵條適量,蔓荊子15克,綠豆芽、海帶絲、調味品各適量。將蔓荊子加水煎取藥汁50毫升,然後用豬肉、綠豆芽、海帶絲等做成麵鹵,倒入蔓荊子汁攪勻。將下好之麵條盛入碗內和勻,即可當主食吃,可經常食用。具有鎮靜、增強腦功能及視力、聽力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視力、聽力減退或頭痛抽搐等症。
(23)淫羊藿麵條:山藥40克,淫羊藿10克,龍眼肉50克,麵條及醬油等調料適量。將淫羊藿加水適量煎取藥汁備用。在鍋內加水適量,將山藥搗成粉後加入,待熟後再加入淫羊藿汁、龍眼肉以及醬油、蔥等調料做成麵鹵。另鍋下麵條,澆上麵鹵食用。具有健腦安神、強精健脾的功效,適用於中風後腦功能減退、畏寒肢冷等症。
(24)天麻米飯:天麻10克,大米200克,豬瘦肉100克,胡蘿卜10克,香菇、醬油、黃酒等各適量。將天麻用適量水浸泡2小時後切成小片,浸泡用的水留作煮米飯。把洗好的米放入鍋內,加入瘦肉片、胡蘿卜塊、香菇絲、天麻片及浸泡後的水和醬油、黃酒等,加入水的總量同煮米飯相同,待米飯煮熟後拌著吃。作平時主食。具有健腦安神的功效,適用於各類眩暈症、頭痛等,亦可用於中風康複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