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自我治療(3)(3 / 3)

(20)當歸: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本品為理血之要藥,用治中風,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本品為治中風常用之品,可用於中風各種證候。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當歸含揮發油,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腦細胞的耗氧量,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循環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鎮痛等作用。當歸治療缺血性中風及中風後遺症療效肯定。

(21)白芍:白芍苦、酸,微寒;入肝經。本品具有平抑肝陽,斂陰養血的作用。適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或煩躁易怒等症。中風之肝腎陰虛,風火上擾之證尤宜使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本品具有解痙、鎮痛、降壓、擴張血管等作用。臨床用治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痙攣、腦卒中,有良好療效。

(22)天麻:天麻甘、平;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之功。常用於治療肝風內動之驚癇抽搐等症。為治肝風內動之要藥,亦為多種藥膳必備之上品。中風各種證候均宜使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天麻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並有較強鎮痛作用,還有改善腦血流灌注和腦微循環,促進腦細胞新陳代謝的作用。

(23)桑椹:桑椹甘,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養腦,安神益智,延年益壽之功。治療腦萎縮有良效,本品久服可治療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老年病,中風之肝腎虧虛者可用本品調治。

(24)天花粉:天花粉苦、微甘、酸,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消腫散結,排膿之功。本品長於清熱生津,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及消渴等症。亦用於中風痰火壅盛者。現代研究證實,天花粉含有多種氨基酸,有抗菌、降糖、抗癌等作用。

(25)鮮蘆根:鮮蘆根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除煩,止嘔生津,清利小便之功效。可以治療中風痰熱內擾,口渴咽幹等症。

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含蛋白質,多糖類,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氨基酸等,有鎮靜、清熱、抗癌等作用。

(26)人參:人參甘、微苦,微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常用於挽救氣虛欲脫、氣息短促、脈微欲絕之危重症。本品善能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有利疾病好轉。故中風脫症常用本品治療,此外,凡中風病氣虛、氣血虛、氣陰虛之證亦常用之。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含人參皂苷等,有抗疲勞、鎮痛、鎮靜、降膽固醇,增強免疫力,保肝、抗癌等作用。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

(27)黃芪:黃芪甘、微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止汗,托裏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黃芪為重要補氣藥,亦為藥膳常用之品。本品可用於中風氣虛血滯之半身不遂症,取其補氣益血以養筋脈。中風後氣虛多汗,四肢濕冷諸症用之效佳。現代研究證實,本品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抗菌消炎、強心利尿、促進細胞再生、擴張血管、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28)甘草:甘草甘,平;入心、肺、脾、胃等十二經。具有清熱解毒,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潤肺止咳等功效。本品用於治療中風氣血虧虛證,取其補脾益氣之功。現代研究證實,本品主要含甘草甜素,有抗炎、消腫、止痛、強心、解痙等作用。另外還有類皮質激素樣作用及解毒功效。

(29)杜仲:杜仲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功。適用於治療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筋骨痿軟之症。中風之肝腎陰虛所致的肢體癱瘓者常用之。現代研究證實,杜仲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激活機體的特異免疫功能反應。具有降血壓,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30)益智仁:益智仁辛,溫;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縮尿,攝唾,溫脾開胃止瀉之功。中風病因下元虧虛而致小便頻數,或小便不禁者可用本品治療。現代研究證實,本品有攝涎、唾,縮小便,升白細胞及血小板的作用。

(31)芡實:芡實甘、澀,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固腎澀精,止帶之功。可用於治中風之肝腎虧虛證。

(32)山藥:山藥甘,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胃,益肺腎之功。可用於治中風之肝腎虧虛證。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含多巴胺、山藥堿、鞣質及多種氨基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