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風猝死的病例中,約有1/4的人是在這“一刹那”中發生不幸的。因此,中風後遺症患者在醒後不要晃動頭部,並使身體保持臥姿,閉目養神3分鍾後再下床活動。
中風患者要保持大便通暢
中風患者便秘可由多種原因造成。便秘可由於進食過少,糞便體積不夠所致;也可由於臥病在床,腸蠕動運動減弱,加之不習慣在床上大便所致;或者由於腹肌、膈肌、盆腔肌肉的肌力減弱,排便動力不足所致。一般很少因神經係統器質性損害導致中風患者便秘。
中風患者大便不通暢非常有害。對急性期出血性中風患者來說,便秘很容易使患者排便時用力,導致血壓增高,誘發再出血,加重腦水腫,甚至形成腦疝,導致患者死亡。便秘可以影響消化,使中風患者食欲進一步減退。很多堅硬幹燥大便的堆積,可使直腸靜脈血的回流發生障礙而造成痔瘡。幹燥的大便排出時,可擦傷直腸黏膜,導致便血和肛裂。大便在腸道停留時間太久,會使一些細菌分解出來的有毒物質如吲哚、氨等,過多地被腸道吸收,使人產生頭暈、頭痛等症狀。因此,中風患者一定要保持大便通暢。
中風患者便秘的治療應針對便秘的各種原因采取綜合治療,首先要重視便秘的預防工作。應盡量讓患者進食足夠的膳食纖維,以保持大便鬆軟,創造引起排便的條件。患者在床上排便時,開始往往不習慣,覺得使不上勁,或怕弄髒床鋪。遇到這種情況,應勸慰患者,解除顧慮和緊張情緒,為了不幹擾患者排便,其他人最好暫時避開。排便時姿勢應舒適,室內要溫暖。應養成每日排便、定時排便的習慣。
避免間隔日久,大便過多地積累和過多的水分被吸收。蜂蜜有潤腸通便之效,可適當飲用。必要時也可預防性地給予一些潤腸的藥物,此外,應盡量減少或停用引起便秘的藥物。
中風患者的發病常與情緒激動、排便困難有關,由於便秘而致的不正確的排便方式,更是誘發中風的較常見因素之一。中風患者,尤其是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栓塞這三種類型的患者,更要格外注意。腦出血患者常常合並高血壓;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常是由於動脈瘤破裂所致;腦栓塞則常是由於風濕性心髒病合並房顫後,心髒內小栓子的脫落所致。上述這三種疾病的因果關係基本上都與腹腔內壓力增高後所導致的高血壓有關。當患者排便時,如果用力過猛常常會使腹部的壓力急劇升高,這時血壓也會急劇升高、波動,這種突然升高的血壓會使血管的薄弱處突然破裂出血;心髒的負擔增加使一些小栓子再次脫落發生腦栓塞;而已有腦出血的患者,還會因血壓升高使顱內壓力也急劇增高,發生腦疝,危及生命。許多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本來病情已處於穩定狀態,破裂的動脈瘤已經停止出血,但由於這種動脈瘤破損的血管壁還沒有完全修複好,排便時用力過度導致突然增高的血流壓力會使其再次破裂,結果引起再出血死亡,使臨床病死率大大增加。
已患中風的患者,常常因病情處於急性期而必須臥床或由於肢體癱瘓不得不臥床。此時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是便秘。其原因有以下幾種:①因癱瘓致使患者腹肌、膈肌及肛門括約肌均無力。②患者臥床以後,由於排便姿勢發生改變,感到不習慣。排便環境在病房,眾目暌睽之下,缺乏隱蔽性,使患者焦慮不安。③排便時,糞便隨腸道的走向會因排便力量減低或排便反射消失而遭破壞。④正因如此,中風患者排便麵臨很大困難,而且常因排便不暢而焦慮,於是造成有些人使勁用力的現象,從而導致不良後果。⑤患中風以後,有些患者尤其是合並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腹壓增高時血壓亦增高,冠狀動脈血流供應減少,心髒缺血更加明顯,由此還能導致心肌梗死等嚴重後果。因此,應盡可能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保持大便通暢。
便秘時,患者或家屬可用手中間的三指按摩患者的腹部,以臍為中心,做順時針環行按摩,或者輕壓臍周及大腿內側根部,以促進肌中風患者大小便不能控製應怎樣練習使其恢複控製力肉收縮,幫助排便。對中風急性期的患者,便秘時切勿過度用力排便,以免加重病情,可用藥物幫助排便。常用開塞露一枚,從肛門擠入,或將肥皂修剪成子彈狀,用溫水稍加浸泡後塞入肛門,盡量保留,直至便意感很強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