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由於寒性收引,中風後遺症和肢體不遂的患者往往覺得筋肉發緊,運動不靈活,因而也就不願意運動。這時患者的起居應順其自然,可以相對早睡晚起,使睡眠時間延長,對固守人體元陽之氣是有益的。當然也不是一味懶睡,當太陽升起後,患者應借天陽之氣,抓緊機會鍛煉身體。臥室內應較溫暖,以避免嚴寒的侵襲。
在衣著方麵,應暖和輕柔,根據居室的氣溫變化及外出或歸來,隨時增減衣服。不要養成烤火取暖的習慣,否則會使熱鬱於內,至春季即容易引起溫熱病。
在天寒地凍的冬季,飲食宜熱,飯菜口味可適當濃厚一些,應有一定量的肉類,同時注意多攝取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豆芽菜、大白菜等。冬季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否則易內傷脾胃。但也不可過食燥熱之食物,如各種燒烤,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陰潛陽,甲魚、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古代營養學家多提倡冬令晨起服熱粥,晚餐宜適當控製飲食,食後宜按摩腹部以助消化。
冬季雖然氣候寒冷,但也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中風患者,患肢會因寒冷而活動不靈,更應克服困難,運動肢體。
適宜冬季鍛煉的項目雖然很多,中風患者還是應以運動量較小的活動為宜,冬季鍛煉不要太早,一般應在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鍛煉為宜。尤其在冷高壓影響下的早晨,低層空氣多受汙染,在這種情況下鍛煉對身體是不利的。
此外,鍛煉要注意預防感冒與凍傷。開始鍛煉時衣服要多穿一些,待身上發暖時再脫去外衣,運動後要及時換衣服,不要穿濕衣著冷風,外出時要戴帽子與手套,以預防凍瘡。
中風患者配合心理調治要注意什麼
(1)中風病急性期患者精神上常表現為煩躁不安、焦慮、幻視,甚至產生生不如死的想法。此時應以說理開導的形式說理解疑。以心理暗示的方法,穩定患者的情緒。同時配合低音量的音樂療法,選擇旋律優美流暢、清麗高雅、情調怡靜的樂曲,每次10分鍾左右。
(2)當中風恢複期患者出現智力障礙時,應該讓患者的至親好友誘導他回憶往事,並播放其病前喜愛的樂曲、歌曲或戲曲,以喚醒其記憶。恢複期患者還可通過力所能及的娛樂活動,例如彈琴、繪畫、書法、養花、垂釣、遛鳥,愉悅其情懷,陶冶情操。
(3)恢複期後,麵對嚴重的後遺症以及比較漫長的康複過程,患者多表現為失誌悲傷。應通過談心向患者說明本病的康複過程及正在采取或即將采取的康複措施的作用,鼓勵患者堅定信心,並配合情誌勝悲法,以喜勝悲,投其所好,設法使患者保持精神舒暢,充滿希望。
友情鏈接:中風患者如何洗澡
中風患者癱瘓臥床,應經常洗澡換衣,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感染和褥瘡的發生。此外,幫助臥床患者沐浴還可刺激血液循環,增加身體活動。臥床患者沐浴主要是擦浴,先用濕毛巾擦,然後用蘸肥皂的毛巾擦,再用濕毛巾擦淨,最後用浴巾擦幹。洗時應分部進行,先洗麵部及上肢,再洗胸腹及背部;換水換盆及毛巾後,擦洗會陰部,最後擦洗下肢。冬天在床上沐浴時,應先用取暖器將房間溫度升高,室溫保持在22~24℃,洗澡水溫在47~50℃,並注意隨時添加或更換熱水。另外擦洗時應邊脫、邊擦洗、邊穿,減少過多地暴露,這樣可防止患者著涼。擦洗時動作應穩而有力,並注意洗淨皮膚皺褶處。
中風患者如何臥床
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後,就應經常變換體位,至少每2~3小時翻身一次,這樣可以避免體重對局部壓迫時間過長導致褥瘡發生。中風患者臥床姿勢以左、右側臥位為主,也可平臥,但平臥時間要短些;因為平臥容易引起舌根後墜而堵塞呼吸道,長時間平臥還可因肺部墜積性充血而發生支氣管肺炎的並發症。側臥可以避免這些並發症的發生。此外,側臥時因重力的關係,口腔和咽喉部的黏液及唾液易於被引流出來,對咳嗽排痰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