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如何做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簡稱DSA),是電子計算機與常規血管造影結合的檢查方法。其原理是先將組織圖像轉變成數字信號輸入電子計算機儲存,注射造影劑後獲得的第二次圖像也輸入電子計算機儲存,兩者數字相減,清除了相同結構,得到一個隻有充滿造影劑的血管圖,它比常規動脈造影操作簡單,損傷小,危險小,圖像清晰。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將造影劑注入血管(動脈或靜脈),能重複檢查,是一種較為安全有效的檢查方法。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中風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不但能提供腦血管病變的確切部位,而且對病灶範圍及嚴重程度可大致了解,為手術提供了較可靠的客觀依據。
診斷中風要注意什麼
(1)全麵鑒別:很多疾病與中風相像,不容易區別。這就需要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進行體格檢查,根據中風的特點與其他疾病相鑒別。必要時做腰椎穿刺、腦及顱腦CT檢查等幫助明確診斷。
(2)病灶部位:大腦半球、小腦、腦幹不同部位中風表現不同。
大腦半球中風,病灶的對側發生麵舌癱、肢體偏癱與偏盲;小腦中風表現為站立不穩、動作不協調、眼球震顫閃動等;腦幹中風主要是交叉癱瘓,病灶同側嘴歪舌斜,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減退。MRI和CT檢查可以明確中風的部位。
(3)估計程度:短暫的腦供血不足能在24小時內緩解消失;可逆性中風症狀超過24小時,並繼續發展直至數天,但也可以恢複;完全性中風則較嚴重,恢複緩慢,有時甚至不能恢複。
(4)確定性質: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出血性中風指腦出血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包括短暫性腦供血不足、腦血栓形成與腦栓塞。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方法不同,必須辨別清楚。
(5)探查病因:雖然中風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高血壓、動脈硬化所致,但近年來發現血液的高凝狀態、血液中某些成分的增減常導致腦梗死;腦內微小動脈瘤、血管畸形、動脈炎等導致腦出血的也不少,因此要清楚每個中風患者的具體病因。
如何搶救中風患者
按腦血管損害性質不同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兩大類。
兩類中風性質不同,搶救治療也各異。
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腦溢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由於腦血管硬化,腦血管管壁損傷,厚薄不均,當血壓急劇升高時,引起腦血管破裂而出血。在冬季由於寒冷,血管痙攣,血壓增高較夏季明顯,容易發生腦出血。一旦出血,需絕對臥床,盡量減少再出血的概率,使血腫不再擴大,減少腦組織損傷。但要明確是出血還是缺血,需速送醫院行頭顱CT檢查,明確診斷。
缺血性中風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及腦栓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稱小中風,由於一過性腦缺血可產生癱瘓、麻木、失語等症狀,但隻持續幾分鍾至數小時,迅速恢複,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間隔一定時間可反複發作。小中風是中風的危險信號,千萬不能被症狀的迅速恢複所迷惑,尤其是已有多次發作者,必須盡快到醫院治療。如果不積極治療,約有1/3的患者將在短期內發展到腦梗死,肢體完全癱瘓。但如治療及時且不再發展,完全沒有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