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導醫解讀(1)(1 / 3)

出血性中風有何症狀

(1)內囊出血:內囊是腦出血中最常見的部位,其臨床表現與平常所見的中風完全一致。首先出現的是明顯的偏癱、偏盲、偏身感覺障礙的“三偏”症狀。偏癱即為半身不遂,表現為同側上肢和下肢的癱瘓程度相同,四肢靠近軀幹一側和手指、足趾端的癱瘓程度無明顯差別,早期即出現患側肢體強直性癱瘓。偏盲是指患者的部分視野缺失。正常人在直視前方時,雙眼所能看到的全部景物稱為視野,內囊出血的患者直視前方時,一側視野會消失。偏身感覺障礙即半身麻木,患側肢體痛覺及對冷熱的刺激感覺減弱或消失,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偏身蟲蟻爬行樣感覺。除“三偏”症狀表現外,患者還可出現昏迷、嗜睡等神誌改變,說話不清楚或失語、口眼歪斜等症狀。

(2)腦橋出血:腦橋出血是中風病中較凶險的一種,往往突然發病,迅速陷入深昏迷狀態。麵部癱瘓和肢體癱瘓呈交叉性,如出現左側麵癱,同時出現右側的上下肢癱瘓。嚴重的腦出血可從一側擴展到對側,而出現四肢痙攣性癱瘓。兩側瞳孔極度縮小如針尖樣,這是腦橋出血的特點。還可能出現雙眼球向一側斜視,或出現左眼向左斜,右眼向右斜的分離性斜視。可合並有中樞性高熱,出現四肢抽搐,呼吸不規則,如“潮式呼吸”。腦橋出血可在較短時間內死亡,大部分患者在發病24小時內死亡。

(3)小腦出血:小腦出血多呈急性發病。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眩暈和劇烈頭痛、嘔吐,伴有眼球震顫、語言模糊不清、四肢肌肉軟弱無力。由於發病急驟,患者很快陷入昏迷。但小腦出血的特點是沒有半身不遂。嚴重的小腦出血可影響到腦幹,引起較明顯的腦水腫和腦幹受壓迫的症狀,出現忽快忽慢的潮式呼吸,若搶救不及時常在數小時內死亡。

(4)腦室出血:腦室出血所引起的中風發病率較低。原發性者很少見,大多數繼發於內囊出血以後,為一般腦出血的進一步發展導致。其病情發展迅速,昏迷深重,四肢肌肉強直,早期出現陣發性的四肢抽搐強直,伴發高熱,同時常有心動過速,麵部充血潮紅,多汗,口唇、指甲紫紺等,容易引起肺炎,出現呼吸急促。有的並發消化道出血,嘔吐咖啡樣物或排柏油樣大便。有的大小便失禁,預後多不良,常在24小時內死亡。

(5)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引發的中風患者,一般發病急驟,常無先兆症狀,但可能有過度勞累、飲酒、情緒激動等誘因。劇烈頭痛呈炸裂樣,疼痛部位多在後枕部和頸部,也可為全頭痛。

有時可放射到前額、太陽穴及眼眶周圍,低頭時疼痛可加重,頸部活動受到限製而不靈活。多伴有嚴重而頻繁的嘔吐,可呈噴射狀。有的可出現精神症狀,如胡言亂語、幻視幻聽。大多數患者兼有頸部發硬發挺,呼吸不規則,脈搏緩慢,背部疼痛,腰部酸痛,排尿不暢或出現尿瀦留。嚴重的短時間內可進入昏迷狀態。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中風一般沒有肢體癱瘓,但可出現輕度的單癱或偏癱,然而恢複較快,偶有並發癲樣發作的。隨著病情的好轉,腦脊液中的血液被吸收,以上臨床症狀可逐漸恢複。恢複後不留後遺症,但容易複發,可出現中等度發熱,一般1周後可退至正常。

友情鏈接:什麼是中風“三偏”症狀

中風“三偏”症狀是指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三症同時出現的一組症狀,是內囊部位病變的主要體征,多見於出血性中風。

(1)偏癱:是指患者半側隨意運動障礙。支配隨意運動的神經纖維叫錐體束。該束是從大腦皮質運動中樞中央前回的大腦錐體細胞發出的纖維,下行經過內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對側相應的脊髓前角細胞,再從前角細胞發出纖維支配骨骼肌。如內囊出血時,受損的錐體束是在交叉平麵以上,故癱瘓發生在病變的對側,出現對側麵、舌癱及肢體癱。

(2)偏身感覺障礙:指患者半側的痛覺、溫度覺和本體覺障礙。傳導痛溫覺的神經纖維從皮膚感受器到神經末梢到傳入脊髓後角,交叉到對側側索上行,經內囊後支到大腦皮質中央後回感覺中樞。感覺中樞對傳入的刺激進行綜合分析,做出是熱、冷,還是痛刺激的判斷。如內囊部位受損,則中斷了對側偏身痛溫覺傳導,故出現痛溫覺障礙。傳導本體感覺的感受器受刺激後傳入脊髓後索上行至延髓楔束核和薄束核,再從該兩核發出的神經纖維交叉到對側上行經內囊到中央後回。若內囊受損,則中斷對側偏身本體感覺的傳導,出現位置覺喪失等本體感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