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驅症狀:中風雖為急性發病,但在發作前有一部分患者可有先兆症狀,如一側肢體突然麻木、無力、眩暈、舌頭不靈活等,為時數分鍾到1小時,可自行緩解,這些先兆症狀常常不引起重視。
(3)多病灶的傾向:由於引起中風的基本病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是廣泛的腦血管病變,故在中風時除了一個新的突出的病灶之外,中風患者常常多次發作或腦內有多個病灶。
(4)急性起病或發作性加重:由於中風係腦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而突發腦循環障礙,所以多數患者起病突然。有時病灶範圍逐步擴大,症狀逐漸加重。
(5)有自發緩解的傾向:除部分患者病情過重、搶救無效死亡外,一般的腦血液循環障礙,不論是出血還是缺血,均能自身代償。
經過一段時間後症狀緩解,體征也會逐步減輕。
什麼是中風後遺症
中風後遺症是指中風發病經治或未治,半年後仍遺留的症狀。它是導致中風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療中風的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損傷,可直接造成相應支配部位的損傷;皮質腦幹束和皮質脊髓束損傷會造成偏側上運動神經源性癱瘓,肌張力增高進一步造成了肢體疼痛和運動困難;如有感覺障礙,也會引起運動困難。主側大腦半球損傷(一般人是左大腦半球,左撇子反之)還會造成失語,包括運動性失語(定位於主側額下回後部)、感覺性失語(定位於顳葉後上部和頂上小葉);失寫為主側額中回後部損傷,常常伴發運動或感覺性失語;失讀(主側角回病變);命名性失語;失用等。長期不鍛煉,關節攣縮,肌肉失用性萎縮更加劇了運動困難。
因為沒有藥物能使中樞神經細胞再生,故也不存在治療後遺症的靈丹妙藥,隻有依靠康複鍛煉,逐步恢複患者的功能。
中風急性期後多數患者會留有後遺症,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須抓緊時機積極治療,以爭取早日全部或部分康複。中風後遺症的康複治療要綜合協調地采用各種有效措施,減輕殘疾和因殘疾所導致的後果,使殘疾者的殘存功能和潛在能力在治療後獲得最大的發揮,獲得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重返家庭和社會,平等地享受人類的各種權利,提高生活質量。對中風後遺症患者,必須爭取早期康複治療,尤其在發病後前3個月內的康複治療是獲得理想功能恢複的最佳時機。但對病程長者,其潛在功能恢複力也不容忽視,應當繼續進行相應的康複治療,也可達到改善功能的效果。根據臨床經驗,在發病後2年內,如果康複措施得當,仍有不同程度的恢複。中風後遺症屬難治病症,綜合康複治療被認為是當前的最佳方案。有效的康複措施主要有天然藥物康複治療、針灸康複法、運動功能訓練和其他康複方法。還要重視心理治療,建立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使患者主動參與進行肢體運動的康複訓練,對殘疾功能的恢複也極為重要。
(1)半身不遂:就中風來說,半身不遂是腦的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害引起的一種症狀。從解剖上講,主管人體兩側肢體運動的高級神經中樞分別位於大腦兩側半球額葉後部的皮質(運動區),而且是交叉支配的,即左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肢體運動,右大腦半球支配左側肢體運動。這種交叉支配是通過運動區神經細胞發出的神經纖維在腦幹的延髓水平交叉至對側,並在對側脊髓下行支配對側肢體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