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患者須知(1)(2 / 3)

感覺核:①薄束核,在延髓下段背側,是薄束的終止處。②楔束核,在延髓下段背側,是楔束的終止處。③三叉神經脊束核,三叉神經的降支即終止於此核,為三叉神經二次神經元,主管痛溫覺傳導。④弧束核,接受麵神經之鼓索神經、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的內髒感覺支的傳導,主要司味覺。⑤耳蝸核,為聽神經終止與轉換的神經元。⑥前庭神經核,為前庭神經的終止處。⑦下橄欖核,主要與平衡有關係。

運動核:①舌下神經核,從該核發出的纖維組成舌下神經。②疑核,從該核發出的纖維組成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副神經的一部分。③迷走神經背側核,主管內髒器官的運動。

(2)腦橋的神經核

感覺核:①耳蝸神經核,主管聽覺。②前庭神經核,主管位置覺、平衡覺。③三叉神經脊核及三叉神經感覺主核,主管痛溫覺及觸覺。

運動核:①三叉神經運動核,支配咀嚼肌。②展神經核,支配外直肌。③麵神經核,支配麵部表情肌。

(3)中腦的神經核

感覺核:是三叉神經中腦核,傳導三叉神經支配區的深部感覺。

運動核:①紅核,是錐體外係的主要組成之一。②黑質,是錐體外係的主要成分之一。③動眼神經核,支配上瞼提肌、上直肌、內直肌、下直肌及下斜肌。④滑車神經核,縮小瞳孔。

(4)腦幹的傳導束

①下行傳導束:包括皮質脊髓束、皮質橋延束、紅核脊髓束、皮質腦橋束、內側縱束、頂蓋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網狀脊髓束。

②上行傳導束:包括脊髓丘腦束、延髓丘腦束(內側丘係)、三叉神經丘係、脊髓小腦後束和前束、外側丘係。

丘腦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

間腦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結構,它位於大腦與中腦之間,間腦一般被分成丘腦、丘腦上部、丘腦下部、丘腦底部和丘腦後部五個部分。

丘腦:是卵圓形灰質團塊,它內鄰第三腦室,外接內囊,腹側續接丘腦底部,背麵成為大腦橫裂的底。前端互相接近,稱為丘腦前結節;後端向外展開,稱為丘腦枕。兩側丘腦之間的灰質塊稱為中間塊。

丘腦後部:為丘腦的後端,有隆起的丘腦枕、與上丘臂相連接的外側膝狀體和與下丘臂相連接的內側膝狀體。

丘腦上部:丘腦上部位於第三腦室頂部的周圍,背側丘腦之背麵和內側麵交界處有細纖維束,叫做丘腦髓紋,它起自隔核等處,向後止於韁三角的韁核,從韁核發出韁核腳間束,止於中腦的腳間核,左右韁三角間為韁聯合,其後為鬆果體。

丘腦下部:在丘腦下溝的下方,左右視神經會合成視交叉,交叉後延為視束。視交叉的前方連接終板,視交叉的後方有灰結節。向下移行為漏鬥,漏鬥的下方與垂體相接。灰結節的後方有圓形隆起,叫做乳頭體。

丘腦底部:位於丘腦腹側,是中腦與間腦的移行區。

丘腦上部大部分為白韁核及通路,它可能是彙集嗅覺衝動與軀體衝動的複合中樞,腹側丘腦或丘腦底部實際是中腦被蓋部的延續。紅核和黑質都進入該部,它接受來自小腦和大腦皮質的纖維,並與蒼白球有相互聯係,它與運動機製有關係。丘腦下部除了與海馬和垂體的聯係之外,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內髒運動中樞,與之有關的各種功能中有血管運動、體溫和睡眠等方麵的調節。背側丘腦結構複雜,從解剖上可把它分為前側核、內側核、外側核和後核,還有一些核位於內髓板,叫做髓板內核。此外還有一些核如中線核等。

丘腦本部與丘腦後部的核團有何生理作用在切麵上,丘腦被“Y”形的內髓板分成三部分:丘腦前核、內側核群(主要為背內側核)與外側核群(分為背、腹二級)。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核團,如中線核、髓板內核和網狀核等。中線核位於第三腦室壁和中間塊內,內髓板核位於內髓板中,網狀核位於外髓板中。

丘腦後部的核團有內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與丘腦枕核。它們與丘腦本部核團在功能上密切相關。

丘腦為各種傳入衝動的重要中繼站和整合中樞。來自頭部和身體的軀體性衝動和一些內髒性衝動進入腹後外側核,內髒性衝動和一些軀體性衝動也進入中線核。味覺衝動進入半月核或其相鄰的核;視覺衝動進入外側膝狀體;聽覺衝動進入內側膝狀體;但嗅覺衝動與丘腦之間似乎不具有其他傳入衝動那樣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