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追求事業17個絕招(3)(3 / 3)

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把自己喜歡的並且樂在其中的事情當成使命來做,就能發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即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也能從中感受到價值的存在,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時,會發現成功之芽正在萌發。

如果年輕的廚師想早日使自己的手藝精湛,僅僅想著“我要做美味的料理”就以為能實現心願,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如果不隻是“要做美味的料理”,而是要抱著“做美味的料理是上天賜予我的最完美的工作”的念頭,料理的手藝就能進步了。為什麼呢?因為如果這樣想的話,做菜這件事就會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了。

即使是擁有相同條件的經營者,一個抱著“個人利益最大化”思想的人與一個“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完成使命關係著人類幸福”思想的人,兩者所得到的結果將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能想著“工作是最完美的使命”或“完成這個工作是自己的使命”的話,就不會產生工作是公司委派的任務或因為上司的命令才行動這樣的情緒。

做事的第一步是學會如何去做。事情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壞。可以高高興興和驕傲地做,也可以愁眉苦臉和厭惡地做。

如何去做,這完全取決於自己,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以下這句話也許是古代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們提供給人類的最偉大的見解: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而我們的工作態度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一個人的工作,是他親手製成的雕像,是美麗還是醜惡,可愛還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個人的一舉一動,無論是寫一封信,出售一件貨物,或是一個電話,都在說明雕像或美或醜,或可愛或可憎。

一個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現。而一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其本人。

如果一個人輕視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陋,那麼他決不會尊敬自己。如果一個人認為他的工作辛苦、煩悶,那麼他的工作決不會做好,這一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創造事業的要素和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啊!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決不會有真正的成功。抱怨和推諉,其實是懦弱的表現。

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的目的。最令人滿意的工作就是使我們的工作導向我們認為能表現自己的才能和性格的努力。

一個人對工作所持的態度,和他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要看一個人能否達成自己成功的心願,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就可以了。如果某人做事的時候,感到受了束縛,感到所做的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麼他決不會做出偉大的成就。

不論做什麼事,必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一個人工作時,如果能以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不論所做的工作怎樣,都不會覺得勞苦。如果我們能以充分的熱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人; 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最高尚的工作,也不過是個平庸的工匠。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麼即使在最平庸的職業中,也能增加他的威望和財富。

不管你的工作看起來是怎樣的卑微,你都應當有藝術家的精神,應當有十二分的熱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允許對自己的工作表示厭惡。厭惡自己的工作,最終也會遭到工作的厭惡。如果你為環境所迫而做一些乏味的工作,你也應當設法從這些乏味的工作中找出樂趣來。要懂得,凡是應當做而又必須做的事情,總能找出事情的樂趣,這是我們對於工作應抱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如何增強敬業精神

懶惰永遠是成功的天敵,在確立目標之後,如果缺乏行動的熱情和執著的勇氣,目標永遠是空中樓閣,在事業上,人如果缺乏敬業精神,他就永遠也不可能創造出任何成就。

自古以來,成就大業的人,多是克勤細務的。百丈高樓,起於平地,千丈之台,乃是一尺一寸積累起來的。諸葛亮當丞相的時候,事必躬親,事情無論大小都要親自解決,可謂鞠躬盡瘁了。周文王非常聖明,從早到晚都在處理政事,沒有時間吃飯、休息。

敬業,就意味著對事業全身心地投入,意味著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意味著長時間的艱苦勞動,意味著可以接受前進中任何障礙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