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動手創造新奇跡(3 / 3)

(一)參考資料

伽利略的兩個鐵球的故事

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認為如果從高處落下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肯定是大鐵球先著地,因為大鐵球更重一些。1700多年來從來沒有人懷疑過,更沒有人拿著兩個球去求證。而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裏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他親自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來到比薩斜塔上動手作現場實驗。正是伽利略親手實踐,才讓全世界的人都幡然醒悟兩個鐵球是同時著地的。

一個愛發明的農村中學生

中考之後的那個夏天,練偉慶從鄰居屋邊經過時,被空調排出的冷凝水淋了一身。通過一周的觀察,練偉慶發現,一台2匹的空調,平均每小時產生的冷凝水可達3升,夏、冬季如果按平均每天使用時間分別為7小時和4小時計算,每天產生的冷凝水將分別為21升和12升。

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一項統計數字表明,全流域城市居民日均生活用水也不過157升。“如果每天從空調中‘摳’出10升至20升水,相當於一天省了6%至13%的用水量。”練偉慶說。環保部門曾對空調冷凝水做過化驗,pH值為6至7,可以直接使用。

那如何對空調冷凝水進行循環利用呢?晚上,躺在床上,練偉慶想著想著,就睡著了,夢見自己把冷凝水引入室內……“如果能把空調製冷產生的冷凝水進行霧化加濕,不就行了嗎?”一天,練偉慶豁然開朗。不久,練偉慶在電視裏看到省裏將舉行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很渴望參加,但不知道怎樣報名。於是,他寫信向市科技局詢問。很快,市科協普及部副部長肖明珍回複了,鼓勵他積極參賽。肖明珍說:“光有發明思路還不行,還得有實物。”當年12月,練偉慶的“空調冷凝水室內循環加濕器”進入製作階段。為不影響室友,每天淩晨,他悄悄起床,到宿舍走道上製作,“把舊羽絨服墊在地上,然後坐上去;夜裏沒燈,我就把兩條毛巾連接起來當繩子,把手電筒捆在額頭上。”“手凍得實在不行了,就用烙鐵烤烤。那個冬天,我的手上滿是凍瘡;腳凍麻了,怕跺腳影響別人,就到宿舍泡一會,有時碰上沒熱水那就倒黴了。”一次,練偉慶正製作得入迷時,被值班老師發現了。練偉慶搞發明的事在學校傳開了。

一次,他去教師辦公室,聽到一位教師在議論他。“那麼多城裏好學校的學生,他怎麼比得上人家,在我們這樣的學校,他能弄出什麼名堂啊……”練偉慶說,最初幾天,他一直悶悶不樂,“我在想,自己是否應該放棄?後來,想起一位朋友送給我的一句話,證明一件事的對與錯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完它。”2006年,練偉慶攜“空調冷凝水室內循環加濕器”代表泰州市參加省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摘自:2008年8月6日的泰州晚報《一個愛發明的農村中學生》)

推薦教師閱讀書目

朱勇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年版

陳吉明著:《創造力開發與實踐》[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004年版,安徽教育出版社,]M[《創造力發展心理學》張文新,穀傳華著:

黃誌紅,梁爽著:《高中新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芮仁傑著:《創造教育與高級思維能力培養》[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版

(二)問題思考

1.如何在課堂上有針對性、有效果地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

2.現在的高中生麵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如何引導學生在不耽擱學習進度的情況下,進行創造實踐活動?

3.如何在實際中指導學生完成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