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八卦走轉:融煉身心的藝術(2 / 2)

相反,內心越執著、緊張,氣脈就越運行不暢,就像刹車捏得越緊,車輪要想轉動所受的阻力就越大,如果這樣,便如鐵老所講的“不是養生,而是傷生了”。而內心執著,無非是對物欲的貪求,其外在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所以八卦走轉要想練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之心必須看淡、放下,做到如鐵老所講的“不求名、不求利、不顯耀自己”,做一個樸實善良的好人,在此基礎上漸漸修養,從而達到“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境界,亦如《大學》所講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為說明問題,筆者將身、心分開論述,而真正的修習,二者是不可分離、不可偏廢的。隻有身心合一的融煉,才能達到“明心見性智慧融”的境界。

隨著八卦走轉的練習,身心放鬆後,自然會感到身體和內心特別的柔軟而溫和,性格也變得柔順而就下,好像不會生氣了;同時,反省自己,無論做人做事,都有很多地方存在缺陷,參照聖賢經典,可主動去修正,從而對自己的生命質量有所完善。

八卦走轉的特點是形、氣、神三者合練,而不是分開的。其中關鍵要點,筆者認為,是“鬆靜”二字。神鬆靜,便會淡泊、放下;身鬆靜,便會中正、安舒;氣鬆靜,便會流暢而充實,三者同時鬆靜,進入自然、本然、本來如是的境界。按道家的理法,後天自然湮滅而烘托出先天;按佛家則為去掉妄想執著,顯露如來智慧德相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過程;按儒家《大學》中所言:“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此處的“得”即為佛家所講的本性;理學家們所講的“良知、良能”;“戒、定、慧”中之所開之“慧”。正如鐵老所講的:“走這個圈要理法並重,理隻有煉神導氣才能明心見性,不煉神導氣不可能明心見性。”當代禪宗大師南懷瑾也曾經說過:“這個色身沒有轉化而想修持得定是絕不可能的。”(語出《金剛經說什麼》)

寫至此處,筆者不由得聯想到禪宗著名的公案:當年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百萬人天茫然無應,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以心印心,由此世尊傳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的禪宗法門。何以佛陀十大弟子中唯有迦葉尊者與佛心相應?此處所表之法意,恰為修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在色身的轉化境地上能與佛之妙心相合,這種踏踏實實修證的境地,是那些僅在理論層麵上談玄說妙者所望塵莫及的,境界阻隔,相差千裏。

因此,八卦走轉健身法將身心融而為一,同時煉化,不啻為修行身心的無上妙法。近之,可以強身健體;遠之,可以修身養性,悟元達道,從而承始承終地完成整個生命的煉化過程。恰如八卦掌第二代傳人程廷華先生所言:“此道修之於身心,可以獨善其身而兼濟天下,身之所行孝悌忠信,行動不離聖賢之道,心中不離仙佛之門。不知道這個,不足以言練八卦掌,不如此也不能得八卦道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