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中應用
技術在線
作者:李奎文
摘 要 多媒體技術以其生動形象性、便捷性、資源的豐富等優勢,使課堂形式更開放,課堂內容更生動形象,課程容量更豐富。但由於使用不當,存在很多的缺陷。探索多媒體的特點,結合中學語文課程特點,科學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 多媒體;中學語文;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4-0027-02
教學的信息化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主潮流。原因在於,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多方麵受到多媒體技術的挑戰,所以,多媒體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已經開始。那麼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其生動形象性、便捷性及資源的豐富等優勢,展現了促進教學改革的良好局麵,有傳統教學媒體不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對多媒體技術使用不當或者過分使用,也造成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和現象。
1 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
傳統的語文教學借助的手段非常簡單,教材、師生的口耳、黑板和粉筆是主要的媒介,學生在相當封閉的教室裏開展課程,課堂教學變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教師的課堂得不到學生的互動,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因此,教學效率和時效性比較差。在教學效果方麵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限製了課堂效果;學生的興趣不夠濃,影響了教學的深入開展;學生和教師無法形成互動,使得學生的情感無法形成共鳴;等等。
2 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
媒體是儲存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載有信息的物體。它能夠通過網絡聯係電視、電影、廣播和出版物等,使幾方麵信息同時交流。多媒體技術應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彌補了傳統中學語文課堂的不足,體現了特有的優越性。
2.1 課堂形式更開放
多媒體技術借助網絡的力量,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情景、事物、過程等一並展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製,構成聲、色、形共同參與的課堂,讓學生獲取知識更直觀、更便捷,許多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物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課堂教材從教室擴展到網絡媒體,課堂形式更開放,教學也變得更容易。
2.2 課堂內容更生動形象
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中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有聲有色、圖文並茂、生動逼真的教學資源,多媒體的動畫、影視效果則有利於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的展現,可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可以感受真實教材內容,有利於理解教學內容,便於記憶。還能在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2.3 課程容量更豐富
語文教學自身具有很強的彈性,內容可多也可少,少可以隻講教材,多可以擴展很多課外知識。在教學學時一定的情況下,傳統的教學在語言描述和板書中要占用很多的時間,無法滿足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需求。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可使教師語言描述及板書的時間大大減少,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可以有時間進入中學語文課堂,通過便捷的多媒體演示,滿足學生更多的需求。
2.4 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
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都參與學習,多感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現代網絡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和可能,學生可以不依賴教師的講述,自主尋找學習資料,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增強自主學習的獨立性。
3 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進入中學語文課堂,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3.1 中學語文教師課件製作的水平不夠高
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需要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能夠完成教學資料的收集,包括圖片、動畫、文字、聲音、電影等內容的下載和編輯。如果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不夠,會大大影響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質量,還會耽誤很多的時間,使教師投入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與製作效果不成比例。更有些教師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直接翻版教材上的文字和圖像,隻是讓學生看看精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情境,沒有任何新意,好像是為了趕時髦用PowerPoint製作文本,嚴重影響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