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神經科疾病豆類養生法(2 / 2)

功效:健脾開胃,活血祛淤。適用於慢性胃炎、吸收不良綜合征、脂肪肝、高脂血症、老年性癡呆等病症。

黑豆煮桂圓紅棗

食材:黑豆50克,桂圓肉30克,紅棗15枚。

製用法:將黑豆、桂圓肉、紅棗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黑豆熟爛,拌勻即成。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補氣益脾,寧心安神,生津潤燥。適用於神經衰弱、失眠症、老年性癡呆、遺忘綜合征、貧血、習慣性便秘等病症。

“頭痛”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症狀,以頭部分或全頭疼痛為主要表現,可單獨出現,也可見於多種急慢性疾病中。

中醫認為,頭痛不外乎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頭痛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所致。因此,外感頭痛包括風寒、風熱、風濕頭痛。內傷頭痛主要與肝、脾、腎等髒腑功能失調有關。又常稱之為“頭風”。

豆類養生方

桑菊豆豉粥

食材:桑葉10克,甘菊花10克,豆豉10~15克,粳米100克。

製用法:先將以上前3味加水煎取藥汁,去渣後備用;將淘洗幹淨的粳米放入沙鍋,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藥汁,稍煮即成。日服1劑,分數次食用。

功效:疏風清熱,清肝明目。適用於風熱頭痛、感冒、咳嗽等症。

紅旱蓮炒豆腐

食材:紅旱蓮(又名金絲蝴蝶)嫩莖葉300克,豆腐200克,精鹽、味精、蔥花、豆油適量。

製用法:先將紅旱蓮去雜洗淨切段;豆腐切塊入沸水鍋焯一下,撈出。淨鍋置火上,加油燒熱,放入蔥花煸香,放入豆腐、紅旱蓮、精鹽和水適量,燒沸改用文火,燉至紅旱蓮入味,撒上味精,出鍋即成。佐餐食用。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功效:益氣和中,平肝消腫,清熱解毒。適用於頭痛、糖尿病、吐血、跌打損傷、瘡癤、體虛等症。

銀耳杏仁豆腐湯

食材:銀耳25克,甜杏仁50克,豆腐150克,粟米粒50克,火腿片少許,豬瘦肉200克,精鹽適量。

製用法:先將銀耳用清水浸透泡發,洗淨備用;粟米、甜杏仁、豆腐、火腿片、豬瘦肉用清水漂洗幹淨,甜杏仁去衣,豆腐切成片,火腿切成小方塊,豬瘦肉切成粒狀,備用。取湯鍋上火,加清水適量,用旺火燒沸,下入銀耳、甜杏仁、粟米、火腿片豬瘦肉,改用中火燉約1小時,加入豆腐和精鹽適量,即成。佐餐食用。脾胃虛寒之人不宜多服用。

功效:健脾開胃,清熱潤燥。適用於頭痛、大便不暢、失眠、煩躁、煙酒過度等症狀。

刀豆散

食材:刀豆子500克。

製用法:先將刀豆洗淨,用文火焙幹,研為細末,備用。日服1次,每服9克,用黃酒送服。

功效:溫補肺氣,宣通鼻竅。適用於肺氣虛寒所致的頭昏頭痛、鼻塞流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