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職業的選擇與設計(2 / 3)

霍蘭德將這六種類型排列成一個六邊形。在這個六邊形中,鄰近的類型比較相似,處於對角的雙方的特點最不相似。例如,藝術型與常規型處於相對位置,這兩種類型的人就相差很大。藝術型與社會型和探求型位置相鄰,藝術型與這二者之間的差別則不是很大。很少有人屬於單一的某一種類型。多數人都屬於幾種類型的複合型。通過職業選擇測驗,可以得到受測者在這六個方麵的分數。多數人幾種類型的得分都很高,屬於幾種類型的複合型。霍蘭德認為,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複合型。他以得分最高的三個方麵來標記一個人的個性類型模式。

應該說,通過一定的人格個性測驗,對於大學生增加自我認識,明確個體信息,進行正確的職業選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也應該看到,心理測驗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其應用的工具和手段,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都有不完善之處,不同程度地帶有主觀的因素,因此,必須積極而客觀地看待心理測驗。

2.量“質”為“用”———氣質與擇業

大學生在擇業時,應根據自己的氣質類型去選擇職業,以便於更好地適應工作。氣質的類型及其與擇業的關係如下:

多血質型。多血質型的人工作能力強,容易適應新環境,適應麵較廣,適合做政府及企事業管理工作、外事工作、公關工作、駕駛員、醫生、律師、運動員、新聞工作者、演員、公安偵察員和服務員等。多血質型的人不適合做過細的工作,單調機械的工作他們也難以勝任。

膽汁質型。膽汁質型的人適合做導遊、勘探工作者、推銷員、節目主持人、外事接待人員、演員等。他們適合於熱鬧、繁雜的工作環境,而對要求長時間集中精力的細致工作很難勝任。

黏黏液質型。黏液質型的人適合做外科醫生、法官、財會人員、統計工作者、播音員等。

抑鬱質型。抑鬱質型的人可以較好地勝任膽汁質型的人難以勝任的工作。比如人事、機要秘書、編輯、檔案、化驗、保管等工作。也適合從事技術工作和藝術造型工作等。抑鬱質型的人適合單獨做困難較小、且容易看出成績的工作。

以上我們分析了氣質類型與大學生擇業的關係。每一種氣質類型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生活中單純屬於一種氣質類型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的氣質都具有“混合型”和“交叉型”的特點,相應地,擇業也不會單純隻有一個方向。

3.能力與擇業

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並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心理學家把人的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大類:一般能力是指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即通常所說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在特殊領域內發生作用的能力。

創造力強的人有可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如一個具有創造性政治見解的人可能成為卓越的政治家;一個有創造力的商人可能成為企業家;一個有創造力的教師可能成為教育家;一個有創造力的演員可能成為優秀的藝術家;一個有創造力的技師可能成為革新和技術能手。

“案 例”

不同的表現

某一流大公司,刊出了招聘職員的廣告,聲明應征人必須穿著外套。

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劉七聞訊前來應聘。當他們接到通知,前往該公司麵試時,他們先被引入一間辦公室。當時負責麵試的高級職員忙著辦公,隻對他們說了一句話:“把外套掛在衣帽架上,請坐。”說完又繼續辦公了。可是,這間辦公室裏並沒有衣帽架和椅子。五人同時被置於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時間表現各異:

張三規規矩矩地站在一旁,一直等到招聘者辦完事。(1)

李四很有禮貌地向麵試者說:“對不起,先生,這裏並沒有衣帽架和椅子。”(2)

王五先回答“好的”,然後手足無措地站在一旁。(3)

趙六平常就敢說話,此時也沒太矜持。“雖是這麼說,可這裏並沒有衣帽架,也沒有椅子。”他大膽地把心裏想的話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4)

劉七則走出辦公室,搬了一把椅子進來。(5)

選擇(1)或(3)的人:這種人有適應性,不說驚人的言語,領導才能較差,適合做計算、管理等機械性的工作。

選擇(2)的人:他的反應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他雖然很認真地指出了對方的不合理處,但他也考慮到了對方“上司”的立場。他屬於開拓型的領導人才。

選擇(4)的人:適合做業務員或推銷員。他有積極的推銷才能,性格堅韌,勇於向目標挑戰。

選擇(5)的人:這種人的反應非常特殊,他的言語行為是走在最前端的,他的猜測力很強,但也常比其他人多事。

上述案例告訴我們,準備去應聘前,除了要弄清楚自己期望的職業外,還必須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樣不但能增加被聘用的可能性,而且一旦被聘用,也容易在這個自己認為理想的崗位上發揮才能,作出成就。

經驗表明,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如果恰巧從事了適合他們的工作,就很容易取得出色的成就。比如,有數字、邏輯才能的人最有可能成為科學家;有語言天才的人最有可能成為作家;善於控製肌肉和身體活動的人最有可能成為舞蹈家;對空間特別敏感的人最有可能成為藝術家或建築師;自我感覺能力較強的人適合做演員、藝術家、創作人才;溝通能力強是教師、推銷員、政治家、宗教領袖必備的條件,等等。

一般來說,不同的職業對同樣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例如:

智力:醫生要求具有較高的智力,護士要求具有中等的智力,對護理員的智力要求則更低。

語言能力:教師、服務員、護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能力;機械工、紡織工對語言能力沒有嚴格要求。

運算能力:會計、統計、建築行業要求具有較高的運算能力;對導遊、理發員的運算能力要求較低。

空間判斷能力:圖紙、工程建築、飛行、醫生等職業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空間判斷能力,對裁縫的空間判斷能力的要求不太高。

形態知覺:對醫生、畫家的形態知覺能力要求較高。

眼手協調能力:駕駛員、飛行員、牙科醫生、外科醫生要求具有較強的眼手協調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滿足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職業與技術應用型人才,既不同於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又不同於一般的技能型人才。“技術應用型”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也可以說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和靈魂。從有關學習理論的角度來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涉及語言信息、智慧能力、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敬業精神五方麵的訓練,前三種屬於認知領域的,第四種屬於動作操作領域的,第五種屬於情感領域的。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比其他院校的學生強,這是我們在能力方麵的優勢所在。

研究表明,大學生的智力不存在發展水平的差異,一般隻存在類型的差異或創造力的差異,了解這些差異,對大學生選擇合適的職業是很有幫助的。如巴甫洛夫按照人的信號係統的優勢情況將人分為“藝術型”、“思維型”和“中間型”三種類型,不同類型的人在智力活動中的表現也不同。在感知方麵,“藝術型”的人具有完整性;“思維型”的人注重對現象的分析。在記憶方麵,“藝術型”的人記憶圖像、顏色、聲音等較好;“思維型”的人記憶語義、數字和概念等較好。在思維方麵,屬於“藝術型”的大學生選擇形象性較強的工作更合適些;屬於“思維型”的大學生選擇抽象性較強的工作更適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