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個性的完善(3 / 3)

(4)寫日記

日記是“吾日三省吾身”的最好方法。寫日記的過程實際上是自己與自己的一種對話,也是一種自我反省、評價和勉勵。大學生若將日記作為心靈的鏡子自鑒,無疑會在每天都得到一次良師益友的指教。因為日記中的我通常比現實中的我更清醒、更理智、更高明。久而久之,現實中的我就會同化為日記中的我、理想中的我。

2.不斷學習,豐富知識

人的知識愈廣博,個性便愈臻完善。刻苦學習、增長才學的過程也是人格化的過程。現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的個性缺陷,例如狹隘、自卑、固執、粗魯等,是源於知識的貧乏,“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也具有人格的力量。

3.麵向社會,勇於實踐

社會是個大舞台,一個人隻有通過社會生活的鍛煉才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學習活動可以培養個性,但絕不是惟一的途徑。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常有義務勞動、勤工助學、科研活動等幾種形式。積極參加義務勞動,能培養關心社會、責任感強、勤奮、耐心細致、樂於奉獻等優良品質,使學生對國家、集體、勞動有科學的認知。勤工助學是目前大學生中最普遍的社會實踐行為,這反映了市場經濟觀念的盛行和大學生自立、自強的傾向。實踐證明,積極參加勤工助學的大學生大多具有頭腦靈活、思路開闊、獨立性強、富於創造性、善於交往、自信、果斷、講效率等良好個性特征。這些學生知識麵廣,社會經驗豐富,畢業後大多能很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目前,大學生的勤工助學正向智能型、創造型發展,並和科研活動緊密聯係起來。大學生的科研活動,主要是指大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己或協助老師進行發明創造、課題攻關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顯著特征是智能性、創造性,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經濟效益。科研活動可以促進大學生自主、嚴謹、細致、有恒心、民主、協作、思路開闊、誠實、公平等各種品質的培養,是完善和培養個性的重要途徑。

4.養成良好習慣

個性的重要內容是行為方式,良好的個性必然要求有良好的行為方式,而這往往表現為良好的習慣。不良個性特征大多表現為許多不良習慣。例如,魯莽的人有急躁、衝動、冒失等行為習慣,而自信的人大多有穩健、從容的行為習慣。因此,培養良好個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習慣有助於改變個性的內在品質和結構。

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就要確定合理的目標模式,這樣才會有參考和依據。確定目標模式,一方麵要靠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製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另一方麵可依據現實生活中具有良好個性的人所具有的特點,取其精華作為自己的目標。要從每一件眼前的事做起,“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要有“鍥而不舍”、“滴水穿石”的恒心、毅力和耐心。隻有經過長期艱辛的鍛煉和考驗,才能實現自己確定的完善個性的目標。

5.積極參與活動

個性的塑造和培養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同時也離不開個體在生活中的形式多樣的活動。交往和活動的載體是集體,大學生在學習之餘應該有意識地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社團活動,主動和同學、老師交往,使自己融入集體之中。

目前,大學生的集體活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班級活動,一類是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對於培養組織紀律觀念、關心他人、團結協作精神等品質有重要影響;社團活動主要以興趣愛好為組織原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們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廣泛汲取他人性格和學識的精華,獲得全麵發展的機會。社團活動對於培養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寬容、熱情、開朗等個性品質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在這些活動中擔當領導的角色,會有力地促進自信、果斷、細致、熱情、堅毅、成熟、創造性等品質的培養,會加速個性的完善。在廣泛的交往和集體活動中,還可以借助別人對自己個性的反饋,及時進行調節,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優化。個性的培養不是封閉的自我設計,需要跳出“自我”的狹小天地,走向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集體,在交往和活動中完善自我。

“問題討論”

你打算怎樣完善你的個性?

一個人在心理素質上多一分弱點,他的發展和成功就多一個限製和損失,他的生活和事業就少一分成就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