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傳統中醫克服失眠有絕招(1 / 2)

有這麼一句非洲諺語:“怎樣吃掉一頭大象?一次一小口。”對於克服失眠的人來說,這個道理也是非常正確的。什麼時候睡覺、睡眠時間有多久、在哪兒睡覺?這都是一些你已經習慣了的睡眠模式。就像任何習慣,你是可以慢慢改變的,隻要我們找對了方法。

祖國醫學認為,失眠多與精神活動有關。人的思維與意識均受精神的支配,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不同的情誌變化,這本屬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不會使人致病。但有很多病人因為工作、學習壓力太大,思慮過重,導致陰陽失調、氣血失和、經絡阻塞、髒腑功能紊亂等,所謂:“衛氣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預防失眠,中醫講究“先睡心,後睡目”。要想安然入睡,上床後要先把“心”安下來,靜下來,摒棄思想上的紛紜思緒,把工作放下;還要消除對失眠的緊張情緒。有時越怕睡不著越真睡不著。實在睡不著,不如起床看書、散步,待心情放鬆了以後再睡。

其次,心情舒暢、思慮減少,生活規律、不隨便熬夜,是預防失眠的有效方法。平時工作、生活中要“暢情誌、慎起居、調飲食”。有的人經常和朋友聚餐到深夜,魚、肉吃多了,結果睡覺時“胃不和則臥不安”。容易失眠的人可以用紅棗、蓮子、薏米、桂圓、山藥、茯苓共同煮粥,每晚一次,長期服用。這些食物藥食同源,既不涼又不燥,補腎、養心、安神,但吃無妨。

廣大被失眠困擾的人,借助中醫可以幫助人們恢複健康睡眠。中醫治療失眠一般從四個方麵入手:

調和氣血平衡陰陽

中醫將失眠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見肝鬱化火,用龍膽瀉肝湯加味;痰熱內擾,用溫膽湯加味。虛證若陰虛火旺,用黃連阿膠湯合朱砂安神丸加減,心脾兩虛者用歸脾湯;心膽氣虛者,用安神定誌丸;心腎不交、虛陽上擾者用交泰丸。對頑固性不寐從瘀論治,遵從王清任“不寐一證乃氣血凝滯”之說,用血府逐瘀湯。

養血育陰安神鎮靜

中醫強調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適當予以安神鎮靜的藥物來治療失眠。臨床上常用養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陰安神、益氣安神、鎮肝安神及安神定誌等方法,可隨證選用。常用中草藥為珍珠母、百合、酸棗仁、夜交藤、煆龍牡等,常用中成藥有安神定誌丸、刺五加片、參鬆養心膠囊、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等。

精神調治舒暢情誌

臨診中還應隨證采用精神調治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顧慮及緊張情緒,保持精神舒暢。對因情誌不抒或緊張而造成的失眠,精神治療更有其特殊的功效。

針灸療法寧心安神

中醫治療失眠所選穴位包括:內關、神門、四神聰、三陰交、安眠、足三裏、後溪等。四神聰鎮靜安神,不寐病位在心,取心經原穴神門寧心安神;三陰交健脾益氣,柔肝益陰,可使脾氣和,開氣疏泄,心腎交通,心氣安而不寐除;心脾虧損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配心俞、腎俞、太溪;脾胃不和配足三裏;痰熱內擾配內關、豐隆。還可以采用耳針、梅花針、灸法、推拿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