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發散性思維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而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師要善於抓住時機,創設能激活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看法。如教學《範進中舉》一文,就應先向學生提出:在封建科舉製度盛行,讀書人都奉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之下,如果你是範進,屢試不中,可以說是考了一輩子,在要走到窮途末路之時,突然得知自己高中,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和表現?還有曾經瞧不起他的嶽父,他以後又會如何對待?由此來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敢於提出自已的見解,不要有什麼標準答案。隻要言之有理,有創新價值的,哪怕隻是一點創新的火花,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與表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一方麵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麵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置疑問培養創新思維。積極創設有利於發散思維培養的教學環境,多提供一些開放性問題,多提供“一題多解”的題目,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也就是不依常規,從不同層麵,不同角度思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勇於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隻要我們改變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為之“搭橋鋪路”,就一定能使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得到綻放。教學中教師要貫穿創新教育的思想理念,根據學生認識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和勇氣,引導學生發現質疑“點”,掌握質疑“法”,不斷提高學生質疑的質量和技巧。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學生隻有具備了質疑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民權縣程莊鎮李堂中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