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素質教育
作者:馬海紅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民主的重要體現。教師的課堂角色不是唯我獨尊的權威,而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和倡導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消除對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參與、思考、交流的良好環境。
師生關係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關懷和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就能調動學生好學的積極性。在近年的實踐當中,我總是以一份真誠、一份愛心去組織課堂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動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隻有進行“平等對話”,才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民主教學思想,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主動探討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礎。
“求異”法是在分析解決問題時不拘於一般的原則和方法,不滿足已知的結論,而運用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標新立異的提出自己新見解的一種方法。教學中,運用“求異”法,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因此,教學不應求同過多,而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散的眼光,多方位的審視文章的立意、題材、結構和語言,盡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體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同時強調在課堂中進行多元化思維訓練,多元化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思維形式,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提出不同別人的見解,各抒己見。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逆向思維,一些初中生由於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常常“人雲亦雲”,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麵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的進行探索,樹立新思維,創立新形象,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可以從正麵去思考,也可以從反麵去設想。例如一些成語,強調某一方麵的道理,意思比較固定,但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狐假虎威”不好,但狐“假”虎威對付老虎,保全性命,難能可貴。由此可見,語文教學運用求異法,學生能突破原有的、前人的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特的思維個性。國家教委頒布的新課程計劃明確規定:“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活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實施全麵發展教育中,同學科相輔相成”。因此,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例如展開“五個一”係活動,即每天一條好新聞、每周一個好故事、每月一個小製作、每學期一個小創意、每年一個小發明,並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使他們都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活動課上,還將和課本上所學的內容緊密聯係,使其成為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