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策略(1 / 2)

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策略

教學交流

作者:徐菁菁

【摘要】如何讓學生一開始接觸漢字,就喜歡上漢字,愛上漢字,從而主動識字呢?我認為是不宜依靠簡單重複、機械乏味的認讀和大量的抄寫來完成,而是有放矢地加強學生識字能力的培養,采用相應的教法以提高識字效率。

【關鍵詞】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策略方法

識字教學中,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更大的認字量,並將這些字層次化、結構化地儲存,便於學生提取。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識字技能並且學習運用這程序性知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將使學生成為認字的“快手”,順利完成所要求的認字目標。

一、趣味識字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低年級學生認字心理的突出特點是好奇心強、持久性弱、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要采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的方式,讓他們對學習漢字保持新鮮感。希望通過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樂方式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漢字。

二、隨文識字

隨文識字即分散識字。它根據人的記憶規律,注重開發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力,讓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反複多次和漢字見麵,讓課文生字的出現和講解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因此識字就不是孤立的,漢字被置身於廣闊的語言文字背景中,放在文章的整體之中,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整體觀。從另外的角度看,字、詞、句、段、篇是相互聯係的,符合課文教學的係統觀和聯係觀。這樣,學生對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記憶。在操作過程中,如何隨文加進去,我又感到很困惑,一堂課有時比較注重識字,而兒歌的韻文美沒能讓學生感受到;有時一節課書聲琅琅,感情朗讀也很到位,學生的識字效果卻不太好。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我在這方麵又進行了一些探索。我嚐試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從句子到詞語,利用詞卡,指導感情朗讀詞語,在反複朗讀詞卡的過程中加深孩子對生字的印象,讀詞時進入一種情景,把韻文美突顯出來。

三、課外識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教學生認字的機會和渠道,如果我們能用好這些課堂之外的資源,那我們的識字教學將會有趣許多,也輕鬆許多。

1.在課外閱讀中識字。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生字,特別是對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用法也有所感悟;它還可強化識字方法,擴大學生的識字量;大量閱讀不單是識字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可積澱更多文學功底,語文素養將得到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我定期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利用微型課和古詩誦讀對學生進行指導,拓展識字的渠道。另外還經常讓學生講講自己在閱讀中了解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體會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間,漸漸地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並養成了一些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