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為什麼會上火
中醫認為,人的五髒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秋天氣候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幹燥”,人體自然很容易上火,常會出現口幹、皮膚幹裂的現象。
“幹燥”是上火的主要原因
秋天氣候幹燥少雨,空氣中濕度比較小,而人們的身體裏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水分,在幹燥的秋天裏,人們的情緒就會變得焦躁不安,胃火旺盛,這是引起上火的重要原因。
秋季是人體對夏季到冬季的一個適應過程,新陳代謝難以保持平衡和穩定,常常會引起人體生理機能上的失調,從而導致“上火”,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上火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眼睛幹澀,大便幹燥,嘴唇幹裂,咽喉幹燥疼痛等,還有一些人會因為天氣幹燥而患有嚴重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影響了正常的飲食、休息,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不便。
秋天天幹氣燥,不但會引起身體表麵上的一些不適,而且還會引起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等。因而秋天要多喝水,忌吃辛辣食物或大量飲酒,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幹燥而引起。
引起上火的其他原因
除了氣候,導致上火的原因還有許多,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導致情緒波動大;傷風、受涼、嗜酒,愛吃辛辣的食物,貪食肥膩的食物等,就會引起‘‘上火”。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上火的一大原因。剛進入秋天的時候,正是換季之時,人體內因為夏季進食不當還遺留有熱毒。夏天熱毒會隨著出汗排出一部分,但是到了秋天,剩餘的熱毒就會隨著毛孔的逐漸鎖閉而留於體內。此時如果飲食不當,嗜酒,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就會導致體內熱毒更重,引發上火。
有時,人們的情緒也會隨著秋天的到來,枝葉的枯萎和飄落而低落,日積月累,影響著人體氣機的循環,從而形成一種心理E的疾患,導致人體鬱結上火。另外,一些錯誤的健身方式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們調理的隻是身體的某個部位,導致身體整體上失衡,引發上火。
秋季上火,寶寶要留神
秋季上火不但表現在大人身上,寶寶也要當心。天氣轉涼,空氣濕度下降,水分明顯減少,空氣特別幹燥,這個時候,“火熱之邪”就會偷襲發育還不完善的寶寶。
防止寶寶上火的好方法
寶寶的一些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換季的時候,很容易受到秋燥的影響,所以,秋季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防止其上火。
在剛進入秋天,寶寶還沒有上火前,做好上火的預防工作是必需的。在臨床上,秋燥大致可以分為溫燥和涼燥兩類。頭痛、發熱、口幹、咳嗽、舌苔黃等是溫燥;惡寒、冷等症狀是涼燥。不管是溫燥還是涼燥,都要防止寶寶上火。
中醫認為,養肺可以防秋燥,養肺不用奇怪的醫藥方法,隻需給寶寶多喝水。秋季媽媽要讓寶寶比其他季節多喝一些水,保持寶寶呼吸道的濕潤度。除了讓寶寶多喝水之外,還要為寶寶多洗澡。中醫認為:皮毛是寶寶肺的屏障,多洗澡有利於寶寶皮膚的血液循環,保持肺髒與皮膚氣血通暢。
水果對於寶寶上火也有獨特的功效,一些瓜果蔬菜具有滋陰養肺的作用,對於挑食的寶寶來說,媽媽一定要讓寶寶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梨、甘蔗等。中醫認為梨能生津止渴、潤燥化痰;甘蔗具有解熱、滋養、潤燥的功效,有“天生複脈湯”的美譽。另外,石榴、柑橘、大棗、柿子等,也有良好的預防上火功效。
一些蔬菜對寶寶的肺也有一定的益處,如把百合與蜂蜜一起蒸熟,可防治寶寶由於肺熱而引起的咳嗽。具有護肺功效的蔬菜還有菜花和銀耳,中醫認為菜花“色白入肺”。總之,在寶寶沒有上火之前,一定要做好預防上火的措施。
寶寶秋燥的症狀
寶寶上火的症狀主要有口舌生瘡、大便幹、睡不香、易患感冒、小便黃、消化不良等。中醫認為小兒是“純陽之體”,很容易上火。寶寶還處於發育時期,消化係統還不健全,自身調節能力較弱,這也導致寶寶很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