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文盲的六旬農婦畫出最質樸的斑斕世界
伊人故事
作者:陳潔瑾
“媽,你知道你出了這本書賺了多少錢嗎?”兒媳芮東莉問婆婆秦秀英。秦秀英摸著這本《胡麻的天空》,封麵上寫著秀英奶奶繪著,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一個隻讀過一年半小學的農村老太太,有一天還能出書,她笑笑:“我都沒想過這輩子會出書,更不敢想還能掙錢了。”兒子呂永林也笑了:“媽,你可別小看自己,你的書不但很多人愛看,還幫你掙到了4萬塊錢呢!”秦秀英驚呆了,這個數字對她來說差不多是個天文數字了,這是她這輩子賺的最大一筆錢了,對於她這樣一個沒有退休工資,完全要靠子女養活的老太太來說,這筆錢真的意義非凡。秦秀英眼眶泛紅,不是因為賺了這點錢,而是想到這4年來的點點滴滴,如果不是兒子和兒媳,她現在還是一個大字不認識幾個,隻會整日沉浸在過往悲苦生活回憶中的可憐老太太……
操勞大半輩子,跟兒子兒媳沒有共同話題
很難想象,一個不大識字的農村老太太,開始寫文章,她能寫好嗎?從專業角度,不能。一個不會畫畫的農村老太太,開始畫畫,她能畫好嗎?從專業角度說,也不能。秦秀英居然還出了書,而且不是兒子和兒媳幫她自費出書,而是出版社找上門相約出書,這樣的故事不禁讓人嘖嘖稱奇。
2011年3月,秦秀英到上海的小兒子家小住。那年,秦秀英本來不打算來的,因為以前已經來過兩次了。秦秀英覺得來過上海兩次已經很滿足了。春天的時候,小兒子呂永林打電話叫她來上海,她說不來了。兒媳芮東莉搶過電話說:“媽,你快點來吧,現在的白玉蘭花開得可好看了,遲了就開罷了。”兒子和兒媳直接幫秦秀英買好了機票,秦秀英再次來到上海。
秦秀英1947年出生於內蒙古河套平原,大半輩子務農,是個道地的農民。兒子和兒媳都是博士,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工作。平日裏,秦秀英跟他們除了說說明天吃什麼,似乎很難有共同話題。秦秀英與所有前半生曆盡苦難的老人一樣,脾氣溫和、心地善良的她也愛嘮叨,愛流眼淚。每次兒媳回到家,跟秦秀英相對,都沒有話題可聊,兒媳很孝順,隻能做秦秀英的傾聽者,聽她講以前的故事。
以前,秦秀英一家人都住在農村。兒女們大了,就一個個離開了身邊。大女兒到了套海鎮一家集體單位上班,而後是大兒子和二女兒去五原、臨河念技校。這期間,秦秀英的丈夫在套海鎮與他三哥合開了一家小小木材加工廠,生意時好時壞,人卻離不開,隻有地裏最忙的時候,才可能回家幾天。田裏的活,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辛苦的,秦秀英就這麼熬過來了。
直到小兒子呂永林念高中的時候,秦秀英終於在家人的勸說下告別了農村,來到套海鎮跟家人團圓。到了鎮上後,秦秀英的生活沒有那麼辛苦了,可是對於她來說,她的天地愈加小了。她在自己家開了個小賣部,天天守著兩三米長的玻璃櫃台,給周圍和過路人賣點日用品,賺的錢寥寥無幾。
“進城”兩年後,丈夫的木材加工廠倒閉了,年逾半百的丈夫,不得不天天蹬三輪車,給鎮上的飯店送醋、醬油。再往後,二女兒剛參加工作沒多久,就遭遇下崗,接著是兒媳下崗、大兒子下崗、大女婿去世……歲月悄然流逝,十幾年過去,人生的悲歡離合刻下秦秀英的悲傷與衰老。
幾個兒女努力改善著自己的生活,終於在臨河給秦秀英買了房子。不想,2009年,秦秀英的丈夫病故了。秦秀英一個人,沒有退休金,每月隻有幾近於無的農村養老保障金,再加上沒有文化,不識字,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她的生活是黯淡無光的。
兒子早就習慣了秦秀英的絮叨,但是他不忍心母親的後半生為悲傷的往事所掩埋。秦秀英不知道,有時兒媳芮東莉甚至有些害怕與她單獨相處,因為麵對善良的她,找不到任何共同話語,兒媳害怕自己無意間流露出的厭倦會刺痛她的心。
兒子和兒媳都有工作要忙。而且兒子和兒媳是丁克家庭,沒有孩子。許多時候,秦秀英一個人待在家裏,除了買菜做飯,就是手工縫做鞋墊、枕套、靠背以及各種小物件。兒子問她:“在家悶嗎?”秦秀英說:“以前在內蒙古也差不多,習慣了。”
作為兒子,呂永林有能力讓母親吃好、喝好、住好,但是這樣母親就能真正活得開心、滿足了嗎?呂永林深深思考了這個問題,他很想讓辛苦了一輩子,一直在為別人付出的母親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
兒媳“逼”她做自然筆記,六旬老婦開始學認字
秦秀英就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她幸運的是有一個好兒子和一個好兒媳。兒媳芮東莉是國內倡導自然筆記的第一人,兒媳知道秦秀英大半輩子務農,最熟悉的就是大自然,所以就鼓勵她也嚐試做自然筆記。
這天,春意盎然,兒子和兒媳帶著秦秀英來到離家不遠的公園,一起看花、尋蟲,還拍了很多照片。秦秀英在上海最喜歡的就是公園,因為在內蒙古老家,沒有那麼漂亮的春色。公園裏的有些花鳥她是見過的,有些她見都沒見過。遊玩盡興回到家,兒媳找出本子和筆,像哄小孩子一樣,“誘導”秦秀英把公園裏發現的有趣的自然現象畫在紙上。一開始,秦秀英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我哪兒會畫畫呀!連個字也不會寫。”兒子看到她麵有難色,就想作罷,不想為難她老人家。然而,兒媳婦卻不肯罷休,打開公園裏拍的照片,硬“逼”秦秀英照著照片裏的樣子畫下二月藍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