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激勵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2 / 2)

2.言語激勵

教育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頗值玩味的名詞叫皮克馬利翁效應,意思是說,老師預言某學生將出現特殊的好行為時,這些學生便將展現出老師所預言的才華。激勵的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鼓勵和表揚是不斷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學生進步的動力。在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時,我運用了教學課件,有“聽音識省份”、“拚圖比賽”、“省會猜謎”等遊戲,學生完成後,配上鼓勵的語言“你真棒”、“你完成得很好”、“加油”等,平時曠課打瞌睡的學生看到這些聲情並茂的課件,也有了強烈的參與欲望,我捕捉到這個契機,鼓勵他們上台操作,在完成任務的同時,趁機做總結:“原來你們的腦子都很聰明,隻要你們肯用功就一定會學好的。”如一縷久違的春光,受表揚的同學找回了自信,學習的熱情被激發了。言語激勵是一種聰明的、巧妙的積極肯定別人的方式,恰當的讚美之詞,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在學習中產生愉悅感,在認知上產生動力。

3.競爭激勵

絕大部分中學生有好勝心強、愛炫耀的特點,但傳統課堂教學往往成為成績好學生的舞台,對於“觀眾學生”我適時地加入各種競賽,給他們提供另外舞台,比如,在七年級的教學中,發現由於小學階段一些學生成績不好,到了初中也失去了學習熱情,針對這一情況,我在七年級剛教完《地球和地圖》時就舉辦了製作小地球儀的比賽,這個活動激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平時上課不認真的學困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設計出了電動的地球儀、地球公轉的模型,材料運用也是五花八門,他們的設計得到了老師同學的充分肯定,我還特別為他們設立了“最具創意獎”、“最佳作品獎”,並進行了全校展覽,這次活動讓同學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極大地鼓舞了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讓剛上初中的他們有了學習的信心,以動手能力等競爭活動激發學困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方式。

4.評價激勵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在我看來,課堂評價就是對激發教育理論的細致入微的實踐。靈動有效的課堂評價語是點燃學生激情的火花,是學生融入課堂生活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新的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評價理念;“地理學習的評價,既關注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在地理教學中我會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繪製地圖、小模型製作、收集、整理資料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撰寫小文章、可愛的家鄉演講)等進行評價,力求創建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評價機製,讓學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為學生的學習成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實踐證明,激勵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學生學習地理的學習動機,提升並保持他們的學習動力,而且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越來越喜歡上地理課了,激勵教學法既有效防止了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又提高了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將學生引上了地理學習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