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麵部的科學保健(5)(2 / 3)

如何根治中耳炎

耳朵中分泌的耳屎,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及黏附異物的作用,但耳中的分泌物過多甚至流液就是某些疾病的征象了。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常見於兒童,初期出現咽鼓管充血腫脹、發熱、全身不適、煩躁不安等症狀,漸漸發展至內耳劇烈疼痛,耳朵流膿,聽力下降。出現這種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並要注意防止感染擴散而形成腦內膿腫,還要防止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俗稱“耳朵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未及時治療,就會轉化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聽力減退,耳內間隙性或持續性流膿。應及時清除膿液,並使用抗生素治療。

(3)外耳道發炎:如耳朵流液,且出現嚴重的耳朵疼痛,咀嚼、張口或打嗬欠時疼痛加重,可能是外耳道炎症所致。檢查外耳道可發現突起的小癤,外耳道皮膚紅腫、壓痛,外耳道變窄,甚至出現阻塞。外耳道炎症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8%的醋酸鋁敷患處,也可用2%~5%的硝酸銀塗布,使用抗生素治療。

(4)鼓膜破裂:一般為外界刺激所致。鼓膜破裂的特征是:傷後即感到耳鳴、耳疼,外耳流出少量血液,聽力下降。出現這種現象後應保持鼻腔的暢通,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必要時要進行手術修複。

(5)外耳惡性腫瘤:可能發生於耳外,也可能發生在耳道內。早期沒有任何症狀,當耳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時已到晚期。以手術治療為主,也可進行化療或放療。

眉毛與麵貌,健康息息相關

很多人隻知道眉毛對外貌的影響非常大,不同的眉形會讓一個人的氣質發生很大變化,卻很少有人知道眉毛對於健康的意義。中醫認為,眉毛能反映五髒六腑的盛衰。《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記載:“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這就是說,眉毛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其盛衰依靠足太陽經的血氣。眉毛長粗、濃密、潤澤,反映了足太陽經血氣旺盛;眉毛稀短、細淡、脫落,則是足太陽經血氣不足的象征。眉又與腎對應,為“腎之外候”,眉毛濃密,說明腎氣充沛,身強力壯;眉毛稀淡惡少,則說明腎氣虛虧,體弱多病。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的眉毛非常稀疏甚至幾乎沒有,這就是氣血不足、腎氣虛弱的表現,但有的老人眉毛還是比較濃密,這樣的老人一般身體比較硬朗。如果年輕人眉毛過早脫落,就說明氣血早衰,是很多病症的反映,其中最為嚴重的要算麻風病了。瘤型麻風病的先兆就是眉毛脫落,開始是雙眉呈對稱型稀疏,最後全部脫落。

另外,兩眉之間的部位叫印堂,又稱“闕中”,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也特別有價值。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有算命先生說“你印堂發黑,近日必有大禍”,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民間也認為印堂發黑是不好的征兆。《黃帝內經·靈樞·五色篇》中說:“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可見,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肺氣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現白色;而氣血淤滯的人,印堂部位則會變為青紫色。

美眉一定要把對眉毛的傷害降到最小

在女性的麵部中,最為簡單、最容易改變而且在變化時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就是眉毛。很多愛美的女性朋友也都注意到了這點,所以很注重對眉毛的修理,但是修理眉毛是刮還是拔呢?

很多女性不顧疼痛,選擇用小鑷子拔除多餘的眉毛,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長出的眉毛更加雜亂,眼皮還出現鬆弛的現象。這是因為眉毛多長在靠眼周的位置,這個部位的肌膚本來就很脆弱,拔眉毛時反複拉扯的動作很容易令肌膚鬆弛、產生皺紋。而且眉毛周圍神經血管比較豐富,若常拔眉毛,易對神經血管產生不良刺激,使麵部肌肉運動失調,從而出現疼痛、視物模糊或複視等症狀,還有引發皮炎、毛囊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