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1 / 2)

安道爾總喜歡背著一個背簍上山下鄉,走街串巷。他的背簍不同於上山撿柴的附近婦女兒童背的那種大大的藤編的圓筐。那種圓筐口大肚大底收小,在編織的藤條縫隙裏穿過布帶或麻繩,形成兩個肩套。山前的人們隻有婦女和孩子上山掃樹葉打草,那種體積大重量輕的萱柴禾才去背它。安道爾的背簍在這裏是不常見的,口小肚大而有些細長,還是竹子編成的,這就又引得人們產生了好奇。他的背簍編織的細密而精致,還刷過油亮汪汪的,兩條肩帶也是寬寬的細線精密織成的,這不是本地的產品,應該他的朋友從南方給他帶來的。安道爾高挑的個子,背上這麼個小背簍,兩者對比確實有些滑稽.走到哪兒,常引著一些閑人小孩圍觀追逐。也有調皮的孩子一見他的身影出現在街頭巷尾,老遠就起哄喊叫:洋螳螂,洋螳螂。聽到孩子喊叫的大人們抬起頭,看著遠遠走來的那個身影,也忍不住會心地笑起來說:甭說,還真像!

對於安道爾來說,這個背簍是他的百寶箱。每一次下鄉傳教這裏麵背的是書籍和一些藥品。他常帶的一種白色的藥片,還被一些鄉民奉為了聖藥。對於那些鄉民來說,這才是主耶穌給苦痛莊稼人帶來的真正福音。有一次,安道爾來到了城南不遠的一個小村莊傳教。一進莊口,迎麵碰見從街巷裏衝出了一位婦人。她嚎叫著,捂著臉,向南跑去,後麵有緊隨她追來的一個光背的莊稼漢和兩個哭叫著喊娘的孩子。婦人的小腳終究跑不過男人的步伐,男人捉住了那婦人。婦人隻顧嚎叫,還緊捂半邊臉,話也聽不出她說的是什麼。安道爾趕忙也走上前,關切地詢問這哭鬧著的一家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那光背的漢子痛苦地搖著頭說:這娘們多大的事啊,這不牙疼嗎?疼了好幾天了,疼極了,要撇了俺爺仨去村南頭,跳井去。安道爾這才看到了婦人那手捧的腮幫子明顯腫漲起來了。安道爾就從背簍裏拿出一個黃紙包,取出了兩顆白色的藥片交到婦人手裏,讓她吞下去。婦人不接隻管支唔哭嚎,安道爾聽明白了她嗚嘟的嘴裏說的是:我不要洋人的毒藥藥死,我要自已死。安道爾哭笑不得,他把手縮了回來。安道爾不停地向這莊稼漢和他的婦人解釋藥片的無害和益處。那莊稼漢隻瞪眼疑惑地看這個洋人,不明白這洋人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四麵八方的村民越圍越多都來看這洋人的洋熱鬧。有好事的鄉親就獻計獻策了對那光背漢子說:你媳婦吃一顆,讓洋人也吃上一顆。別放他走他手裏別再有解藥,有毒這洋人也活不了。在周圍鄉民的鼓動下,那莊稼漢傻呆呆接過藥片塞進了自已老婆的嘴裏。安道爾也高昂脖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吞下了一粒藥片。不到一個時辰,那光背莊稼漢的老婆就要拎著兩個孩子的手,回家去給孩子做飯了。眾人緊盯著那婦人追問。婦人隻是高興地邊走邊說:不疼了!得勁了!眾鄉親看了這一幕都是驚得目瞪口呆,這洋人真有靈丹妙藥。自此以後,很多村民莊稼漢都對安道爾客氣起來。每次下鄉回來時,背簍的就有了些信教村民或富戶贈送的麵粉或吃食。這也是他的那群“孩子們”迫切需要的東西。安道爾的善行也已經在城南的一些村莊得到了回應,有一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家,在自已破舊的木門上用石灰粉畫上白白的十字,標示了自己信仰的歸依。雖然,還有些人家沒有入教信仰,可對這位木訥憨厚的洋人,充滿了新奇和好感。安道爾對於自己取得的這些成果,也歸功於百盛對自已語言的輔導。今天能夠把上帝的福音清晰地表白,讓這些村民能理解明白主的善意,對安道爾來說是莫大的欣慰。他也把自已這種欣慰常常與百盛去交流。現在,安道爾的中國話說的流利地道,有時還會用一些當地的方言去詮釋那些村民鄉人不太理解的教義。安道爾已經把百盛當作自已可以信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