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了,鄆州的地方官員望穿了雙眼,都沒有等到黃巢。
長安城一片狐疑,難道是哪裏出了問題,讓黃巢嗅出了危險?
等到四月桃花開的時候,一切疑問都解開了:黃巢是詐降!
李儼完全低估了黃巢的智商,朝廷可以利用招安做為糖衣炮彈攻擊義軍,為什麼義軍就不能以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呢?
黃巢的確夠腦子,利用請降這一招,成功延緩了唐軍的圍剿,不但順利逃出了包圍圈,還接下來打出了一連串令唐軍眼花暸亂的組合拳。
一路上,起義軍聲東擊西,忽進忽退,迂回飄忽,使數十萬唐軍追兵昏頭轉向,不知對方所在。
黃巢玩的很精彩,在利用許降成功忽悠了唐軍,逃出包圍圈後,剩下的問題就是甩掉尾巴。
怎麼甩,不是比誰跑的快,天下是大唐的天下,到處是大唐的軍隊,總有人在半路給你使點絆子,純粹比快,肯定比不過唐軍。
再說,唐軍換將,半路丟金子這招也不管用了。
所以黃巢壓根兒就沒跑,他直接渡過黃河,衝向了洛陽。
黃巢的組合拳,在四月短短三十天的時間,從河南滑州出發,先是南下攻擊宋州,打了兩天以後,又主動撤走,轉攻西邊的汴州,然後又掉頭向北回到滑州東邊,攻打衛南縣城。
數天攻擊後,半個中原鬧得狼煙四起,天下皆知後,唐軍慌亂四圍而來,黃巢並不慌,又殺了個回馬槍,轉向南直奔葉縣、陽翟等地。
這一連串的攻擊,將唐軍搞的暈頭轉向,但最後,唐軍終於發現了,黃巢所有攻擊的地方連起來,是一個半圓,像極了一個武林高手在發招之前踱八卦步,步子是扇形的,目標卻始終盯著一點。
同時,唐軍驚恐的發現,黃巢的終極目標,就是他們的東都洛陽!
這怎了得?洛陽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上海,裏麵退體老幹部,富二代,高幹子弟多的是,要是東都被占了,等於被起義軍割去了一半江山。
唐軍顧不上慌亂,將本來駐紮在荊州一帶的總司令曾元裕直接調回洛陽防守,然後又連下數令,詔集河陽兵千人開赴東都,與宣武、昭義兵守衛宮闕,同時還征調義成軍三千人守衛東都附近的伊闕、武牢等地,以增強東都的防禦力量。
黃巢笑了,這正是他的聲東擊西之計,在所有的兵馬日夜急奔,要救洛陽之難時,黃巢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南下!利用曾元裕離開的空檔,淡定飄過長江。
至此,黃巢華麗轉身,他已經成功甩掉尾巴,進入了唐朝軍事力量薄弱的地帶,長江之南的大片土地,不像中原兵馬聚集,江南更像軍事意義上的農村,從這點考慮,黃巢是在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可是,農村包圍城市,最終的目的是占領城市,黃巢急渡長江,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在敵我兵力發生變化,敵眾多寡的情況下,當然要避實就虛,以獲得喘息之機。
黃巢需要靜待時機轉變的一天,確切的說,黃巢是在等一個人。
盛夏,江南依舊如詩如畫,黃巢卻沒有一點心情關心這些,終於,幾天後,尚讓回來了,帶回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王仙芝的舊部王重隱已經攻下洪州!
王重隱這個名字,黃巢曾經也曾聽說過,此人原本是個木匠,隻因看不滿官府,後來在當地聚集了數百人,揭竿而起,於王仙芝圍攻宋州時投奔了起義軍。
提起此人,尚讓滿口稱讚,早在南下時,尚讓就曾告訴過黃巢,怎奈自王仙芝死後,王重隱便率領著殘部在江南一帶打遊擊戰,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尚讓苦苦尋覓了半月,終於在洪州找到了王重隱。
此時,王重隱剛攻下洪州,準備轉戰湖南,見到昔日的戰友尚讓,兩人抱在一起哭成了淚人。
尚讓開門見山,直接說明了來意,黃巢的大名,響徹大唐的大江南北,能投靠這樣的大山,何樂而不為?
王重隱幾乎想都沒想,便答應了尚讓,隨即兩人商議,八月初,兩軍於虔州回合。
這樣的結果,黃巢相當滿意,隨即稍作了休整,在七月下旬的一天,沿江而下,直撲湖南。
八月,黃巢與王重隱成功回合,並且沒有給唐軍任何喘息的機會,馬不停蹄的攻下了虔州、吉州、饒州、信州等地。
九月,黃巢與王重隱分道揚鑣,率軍進攻宣州,在南陵為官軍所敗,於是又進入了浙東,經婺州至衢州,然後披荊斬棘,開山路七百裏,攻入了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