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乾隆養生有法,因此他一生身體健壯,年近九十還神誌清醒,活動自如。真是一個健康的壽星!
6.幹祖望: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幹祖望是我國中醫耳鼻喉科創始人,年近百歲依然精神矍鑠。幹祖望的養生之道很特別。生活上他崇尚順其自然和盡情盡興,絕不雕琢做作和人為約束。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並不在乎每天要吃下多少蛋白質、熱量等。
幹祖望非常重視老年人的養生問題,並身體力行總結出一套獨到的養生秘訣:
一句真言,要牢牢記住:“任真”毋偽。
兩養並重,要深刻認識:養心、養身。養身首先養心。
三不要想,要真正做到:一不想病,二不想老,三不想為子女謀福利。
四害戒絕,要嚴格執行:一害為煙,二害為酒,三害為賭,四害為午睡。
五個誤區,要堅決走出:一進補與保養作為同義詞;二每病先考慮“虛”;三迷信醫藥;四崇拜安逸與休息;五狂歡盡興。
六種養心,要重於養身:一不卷入無謂的雜事旋渦;二不趕大潮;三不貪便宜;四不與人攀比;五不驕不嬌;六不做違心與不應該做的事。
七樁好事,要持之以恒:一打抱不平,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樂在其中;二旅遊趕節;三聊天漫談;四讀書、寫書、寫文章;五品上等香茗;六聽有益音樂(包括彈詞、京劇);七多走多跑多爬樓梯。
八字做法,要終生不懈:童心、蟻食、龜欲、猴行。所謂童心就是說,老年人要有兒童一樣的心理狀態,無憂無慮,生氣勃勃,好動好奇,思維活躍。“萬事休矣”,“老朽無能”,這是老年人常有的感覺和感歎。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老年人的這種感歎除了年齡增高、體力下降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精神老化。精神老化的實質是心理不健康。它最常見的表現是認為自己不中用了,並因此而對自己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以致對未來喪失信心,對生活缺乏興趣,對事業沒有熱情。為了防止精神老化,保持心理健康,養一顆“童心”是最好的方法。
“蟻食”,就是像螞蟻那樣,每次吃得少,不可吃得過飽。什麼食物都要吃一點,五穀雜糧,粗茶淡飯,葷素兼宜,不要偏食,才能使營養全麵、合理、平衡。幹祖望所說的“蟻食”可以理解為飲食有節。所謂“節”,一是節製,指節製飲食,即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二是節律,指飲食要定時定量;三是節忌,指要忌口,身體不需要的,對病情有妨害的,不清潔衛生的飲食,均為禁忌。
“龜欲”是一個優化情緒的問題。對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緒可能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成為影響心理生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幹祖望認為年長之人要如同烏龜那樣有不貪不爭的情欲,安分守己,謹護自身,無欲無求。
而“猴行”是說人要像猴子那樣多動、多跳,不論在何時、何地,都不要僵持不動。92歲高齡的幹祖望身體力行,他喜歡爬樓梯,喜歡散步,一走就是2~3個小時,他還堅持每年兩次出遠門旅遊。
7.韓百靈:未病先防,勞逸結合
黑龍江省著名中醫韓百靈教授活了上百歲(1909-2010)。韓老認為,每個人在正常情況下都能活到百歲,但往往因飲食不節、起居失常、寒暑之變、情誌所傷等原因造成體弱早衰,甚至夭亡。
一般來說,保養方式欠佳是誘發疾病和縮短壽命的根本原因,人們欲延年益壽,首先應在疾病預防上下工夫。如果疾病已經形成才用藥治療,這時候已略顯晚矣。韓老的這一觀點非常符合醫聖張仲景“未病先防”的思想。
韓老在近一個世紀的行程中不僅身體力行,而且還將自己在養生方麵的實踐和體會總結出如下八條:
(1)飲食有節
飲食是滋養髒腑的源泉,但要注意避免暴飲暴食、偏食等現象,要寒溫適宜和饑飽適宜。五穀養五髒,如飲食失節,氣血生化不足,可致氣血虛弱,五髒失養,甚則損傷,疾病由此而生。在飲食上主張一飯一菜,食物專一,不可貪雜,隨時調劑,並且不求過飽,以免壅滯腸胃。提倡清淡飲食,多吃魚類,少飲酒水。
(2)勞逸結合
勞動和休息是調節人體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條件,過勞則傷氣損血,過逸則滯氣澀血。因此,平素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氣血充沛、運行無阻,如此才能體健身強。
(3)調節情緒
情緒是調節人的精神麵貌、思維活動的主要因素。如情緒調和、精神振奮,則不致發生情誌病變;若積私憤怒、情誌失調,則會傷及五髒而為病患。情緒失調與社會、生活環境以及本人修養密切相關,因此,要有堅定的信念、廣闊的胸懷和無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養。
(4)改善環境
生存環境對人的心情亦有很大的影響,可以養一些花草、魚類等,也可以通過調整房間陳設來調節心情。
(5)勤動腦
大腦如同機械,用之才能靈活,不用則易生鏽。
(6)保養眼部
利用春秋之季,每日早晚到室外望遠、看近,並在休息時閉目使眼球上下左右轉動,大約10分鍾即可。這有利於氣血通暢而使眼不花,已花者亦可減輕症狀。
(7)調整呼吸
每天早晨起床後到室外,深深吸入外界的清氣,緩緩呼出體內的濁氣,約10分鍾為宜。這對增強肺的功能活動,防止氣管炎和肺氣腫的發生都是簡單有效的方法。
(8)適當運動
工作之餘適當進行肢體活動,有利於氣血運行,使關節滑利而動作不衰。
日常養生小百科
發宜常梳,可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方法如下: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華佗的健康長壽和他注重養生密不可分,他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人健康長壽。為此,他還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禽獸的活動姿態,創製了一套體操,名曰“五禽之戲”。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確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
白居易生逢亂世,命運坎坷。但他非常注重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他在64歲時寫道:“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戀,老即多生時。”認為老是生的積累,人生既然可戀,老年則更珍貴。
靜坐可延年益壽,有益身心。靜坐時要求人集中思維、排除雜念妄想、止息雜慮使身心安靜。因為精神安寧恬靜,則身體消耗的體能就少,從而使身體得到良好的休養調適。
蘇東坡的靜坐調息法可使機體得到充分休息,自我調節,從而達到防病祛病的目的。同時,蘇東坡還主張不要把自己的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如能在情誌上任性逍遙,隨遇而安,無事以求,則更能使人快樂、長壽。
乾隆皇帝的養生四訣:“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其中“十常”即:齒常叩,津常咽,耳常撣,鼻常揉,睛常轉,麵常搓,足常摩,腹常運,肢常伸,肛常提。“四勿”就是: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