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天的救災過程中,我們還創造了一個全國警航第一,即首次應用絞車救人。由於受救災現場條件限製,擔架用不上,為保證能夠使更多危重傷員得到及時救治,李隊長決定采用絞車救人,即由絞車手李英珊將身係吊索的武警戰士慢慢放下,武警戰士剛一落地就替傷員係上救生帶,並立刻示意絞車手將他們吊上飛機。應用警用直升機絞車救人,當時在全國的救災實踐中還沒有先例。為了提高成功率,在救援飛行出發前,特意在樂昌第三中學的操場上演練了多次。直升機絞車救人,從畫麵上看,似乎特別簡單,但事實不是這樣。因為吊索經常受氣流影響而飄蕩,如果直升機不能穩定懸停的話,係在吊索上的傷員就有可能左右搖擺,甚至從吊索裏甩出去,危險度極高。在現場救助時,被救助的傷病員都不敢讓綁上吊索,這時從未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容礎文副隊長主動請纓:“放我下去!我去給他們做工作”。容副隊長著地後對大家說:“大家別擔心,非常安全的,你看我下來一點事都沒有。”傷病員們被感動了,在絞車手李英珊和武警戰士馬友利共同配合下,三名傷病員被及時送進了醫院,兩名鎮幹部也順利地趕到村裏組織救援工作。
在惡劣條件下的每一次成功飛行都是團隊戰鬥力的集中體現。能順利地完成救援飛行任務,除我們飛行員之外,地麵指揮、機務保障也不可或缺。地麵指揮員李誌強、萬紅初準確把握天氣變化,果斷判斷形勢,準確把握放飛天氣,想盡辦法縮短裝載時間,提高直升機的出勤效率,為順利完成抗洪救災任務起到了重要作用。負責機務保障的朱衛星、馬通智、葉國輝、李英珊等一絲不苟地做好起飛前的航前檢查和落地後的航後檢查,保證了飛行萬無一失。
救災飛行是相當辛苦的,飛行量大且不說,又趕在流火的7月,暑氣蒸人。機組和其他後勤保障人員身體上一直處於大汗淋漓狀態,吃飯也隻能搶飛行間隙那一點點時間,而且常常是幹糧和礦泉水充饑。白天是緊張危險的救災飛行,晚上還要忍受艱苦生活條件的考驗。災區斷水斷電,吃的是饅頭鹹菜,睡的是草席地鋪,潮濕悶熱之中還要與蚊蟲親密接觸。別說洗澡,連洗臉刷牙都成了問題。而且因為是緊急出動,很多飛行隊隊員沒有帶上換洗的衣物,幾天下來隊裏民警們都成了泥人。
除勞累外,飛行中的風險也和我們隨時相伴。低雲多雨的氣象條件,使我們不得不常在100米左右的高度上超低空飛行。超低空飛行,直升機相對地麵運動速度大,容易分散精力,還要時刻注意高壓線、輸電鐵塔及其它高大障礙物,避免與之相撞。精神上的高度集中,常使機組人員感到目不暇接。飛行高度低,觀察範圍就小,地標稍遠一些就看不見,搞不清彼此間的相關位置,容易誤小為大,誤近為遠。無線電聯絡的有效距離也明顯縮短,空地常常聯係不上。直升機上的電台和指揮塔台上的電台都是超短波,飛得越高,聯絡距離就越遠。反之飛得越低,聯係距離就很有限。用於導航的無線電羅盤的有效距離也隨著飛行高度的降低而減小,指示誤差增大,甚至不指示。如此種種,極易在空中丟失位置,導致迷航。另外,在低高度上飛行,受氣流擾動也很厲害,不易保持正常的飛行狀態。而一旦遇到特殊情況,可供處置的時間短,不容易成功。尤其是像EC120這種單發直升機,一旦空中停車,隻有迫降。所以每次飛行我們都小心翼翼,惟恐出半點差錯。
即便是在這種條件下,機組成員還要連夜研究第二天的救災計劃,精神上和身體上都疲倦到了極點。飛行大隊隊長魏旭磷忍受胃病的折磨,每天連續飛行十幾個小時;我也因為長時間飛行,肩周炎複發,手臂經常疼痛難忍,現場又無醫生,隻能咬牙硬挺著。在成功地執行救災飛行任務時,飛行隊也給當地政府和救災部門提供意見,以便能救助更多的群眾。
在抗洪搶險的關鍵時刻,我們飛行隊全體民警懷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計地營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在抗洪救災中,我們共計飛行94架次,84個小時,救出危急被困群眾57名,包括22名兒童和4名孕婦,向坪石、大源、兩江、慶雲、白石、九峰、桂頭等7個受災重鎮的13個受災點投放了29.1噸救災物資,直升機尖刀直插、快速機動的威力在這次的大災大難麵前體現得淋漓盡致,被當地老百姓譽為“救命的警鷹”。同時,從這次行動中,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警用直升機除了在維護穩定、打擊犯罪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之外,還在城市管理、搶險救災等方麵體現了其重大作用。
7月23日,飛行隊圓滿地完成了抗洪救災任務,凱旋歸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表揚,公安部為此專門發來慰問電,評價我們“體現了警航關鍵時候衝得出的特點”,在全國人民麵前展示了警航的風采,為全國警航隊伍作出了榜樣。
責任編輯: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