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六十九章:孝子(三)(2 / 2)

丁文書說她把事情想得太簡單。“現在的情況是,壓根沒人去想著孝道的問題。獎懲尚不可行,如何讓人自覺去做?”

書棋揉揉眼,“我小時候,老聽父母說什麼二十四孝的故事。雖然都忘得差不多了,可是至少我長大了以後,不會不孝順你們。”

柳小姐對他笑笑,“知道你孝順。不過你現在的任務是好好學習,健康長大。”

丁文書一拍桌子,“對啊。我怎麼沒想到。書棋說的這個,真是個辦法。”

柳小姐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樹立典型。這也是以往的朝代裏,經常用的一個法子。好的典型,總是得賞;壞的典型,總是受罰。而且還是老天爺來執行獎懲。這樣一來,百姓們自然聽話。”

“對!”丁文書精神大振,“壞的典型,就是何家。至於好的典型……嗯……明天去問問看。”

次日一問,大夥不約而同,都說了一個人的名字。

肖仲。

“沒有比肖仲更孝順的人了。”群眾有口皆碑。

肖家住得離西河口場鎮遠了些,且一家子都為人低調,所以丁文書也是第一次聽說他的名字。

一問差人,差人也豎大拇哥。“丁先生,之前說獎勵的事情。我當時就想,要是真有這規定,肖仲,不知道該賞他多少銀子。恐怕把西河口荒廢的王家宅子賞給他,也是應該的。”

這麼厲害?丁文書覺得應該去拜訪一下他。

走了大半天的路程,丁文書趕到肖仲家門前。

大白天,房門鎖著。丁文書靈機一動,沒有擅自上去拍門,而是先找他的四鄰打聽情況。

旁邊住著的一位老者給丁文書讓了個座位,講起了肖家的往事。

……

肖家沒有女兒,隻有兩個兒子。肖仲排行老二,他還有個哥哥,叫肖伯新。兄弟倆差了將近十歲。

肖伯新二十來歲的某年,要求分家。(丁文書心裏苦笑一聲,又是分家的事。)可是,肖家父母不同意。他們認為自己的二兒子才十來歲,還小,若是分了出去,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於是兩口子勸大兒子不要急著分家,等到兄弟成了年,有了謀生的路子,再分不遲。

可是這肖伯新是鐵定了心要分家。原因其實很簡單,他最近剛結婚。所謂有了媳婦忘了娘,事事都順著媳婦的意思來,沒有二話。這個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一直慫恿著丈夫把弟弟,最好連同著父母親,打包一起扔出去。

肖伯新不敢做這等討罵的事,隻敢對父母提分家。

父母總是不肯,最終兒媳婦難以忍耐,做出了讓步——她和自己的丈夫出去住,讓兄弟在家裏伺候老人。

她話裏說得明白:“自古分家,便是在家的分的少些,出去的分得多些。”意思很明白,她兩口子要多分。

為了這事,肖仲當場與哥哥嫂嫂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