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血壓的中醫辨證分型,各地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有的以陰陽分型,有的以髒腑分型,也有的以虛實分型等。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其中以髒腑分型者較為廣泛。
(1)肝陽上亢型:表現以頭痛、頭暈、頭脹、目赤、口苦、煩躁易怒,有時失眠,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數或弦滑。治宜平肝潛陽。處方為天麻鉤藤飲、龍膽瀉肝湯。此型多見於高血壓病早期。
(2)陰虛陽亢型:表現為眩暈頭痛,頭重腳輕,耳鳴健忘,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而數。治宜育陰潛陽。處方為杞菊地黃湯或知柏地黃湯加減。此型相當於高血壓病的第二期代償階段。
(3)陰陽兩虛型: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心悸,腰酸腿軟,步態不穩,口幹咽燥,畏寒肢冷,失眠多夢,夜間多尿,陽痿滑精,筋惕肉憫,舌淡或紅,脈弦細。治宜溫補腎陽。方選金匱腎氣丸加減。此型相當於高血壓病的第三期失代償期。
(4)風痰痹阻型:表現為手足麻木,拘急,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甚至半身不遂,舌苔白膩,脈象弦滑。治宜熄風化痰。方選滌痰湯或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此型相當於高血壓病合並腦血栓形成。
(5)氣血上逆型:表現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麵紅氣粗,痰多,煩躁身熱,苔黃燥或黃膩,脈象弦數或弦數有力。治宜平肝熄風,育陰潛陽。選方鎮肝熄風湯加減。此型相當於高血壓合並腦出血。
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病的中成藥有哪些
(1)龍膽瀉肝丸:具有清肝火,瀉濕熱的作用。適用於年齡較輕,病程較長者。症見頭痛、頭脹、頭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肝經實熱的高血壓病。按肝火的輕重適量選用,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
(2)當歸龍薈丸:具有清瀉肝火,通便導滯的作用。適用於體質壯實,麵紅目赤,煩躁不安,大便秘結,頭痛頭暈較劇,甚至嘔吐、抽搐等肝火較盛的高血壓病。每次6克,每日2~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龍膽瀉肝丸和當歸龍薈丸皆為通過清熱瀉火治療高血壓。不同之處是前者瀉濕熱從小便而出,方藥的組成瀉中有補,作用較緩和;後者使濕熱從大便而瀉,藥味大苦、大寒,瀉火通便作用較強,然非實熱急症的高血壓病不可輕易用,孕婦禁忌。
(3)腦立清:具有鎮肝,潛陽,降逆作用。適用於氣血上逆的頭目眩暈,頭痛腦漲的高血壓病。每次10~15粒,每日2~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
(4)清腦降壓片:具有滋陰清肝,潛陽降壓的作用。適用於頭暈目眩,失眠煩躁,耳鳴耳聾,舌紅少苔等肝陰虛,肝火旺的高血壓。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孕婦禁忌。
(5)杞菊地黃丸:具有滋腎陰,清肝熱的作用。適用於腎陰虛引起的眩暈,眼花目澀,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年老體弱,病程較久的高血壓病。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適合長期服用。
治療高血壓病常用的單方、驗方有哪些
(1)蓖麻仁50克,吳茱萸、附子各20克。將藥共為細末,加生薑150克,共搗如泥,再加冰片10克,和勻調成膏狀備用。每晚貼兩腳心(湧泉穴),7日為1個療程,連用3~4個療程。敷藥期間可停用一切降壓藥。
(2)桃仁、杏仁各12克,梔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將藥共搗爛,用1個雞蛋清調成糊狀,分3次用。於每晚臨睡時,貼於足心的湧泉穴,白晝除去。每晚1次,每次敷一足,兩足交替敷貼,6次為1個療程。敷藥處皮膚會出現青紫色。
(3)夏枯草、白糖各120克,草決明100克。先將夏枯草、草決明加清水2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過濾,藥渣複煎,將兩次煎液混合,加入白糖攪勻溶化即成。每劑服3日,分次服用,30日為1個療程。
(4)白頸活蚯蚓15條,白糖100克。將蚯蚓剖開,洗淨,加白糖醃漬30分鍾,將蚯蚓化成液體後,頓服,每日早晚各1次,5日為1個療程。
(5)紅衣花生仁、食醋各適量。將紅衣花生仁浸泡在食醋中,密封1周以上,時間越久越好。每日晚上睡前飲醋,每次吃3~5粒花生仁,連吃7日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個療程,血壓即可降至正常範圍,長期服食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