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心髒病患者飲食調養(9)(3 / 3)

冠心病患者可以喝牛奶嗎

牛奶是營養豐富的食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奶已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城市或農村居民(尤其是城市)的主食之一。牛奶每100毫升含有蛋白質33克,鈣1300毫克,膽固醇130毫克。由於膽固醇的含量較微,且牛奶中的鈣及膽堿還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其從腸道排泄,同時牛奶經過發醇(譬如酸奶)產生一種牛奶因子,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因此,目前普遍認為牛奶有預防冠心病和高血壓的作用。

牛奶中含有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其中蛋氨酸有抑製交感神經的作用,有助於維持人體的生理、心理平衡,蛋氨酸還有促進鈣的吸收和預防感染的作用。

對大白鼠的實驗表明,牛奶中所含蛋白質,有清除血液中過量的鈉的作用,有助於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發生。

牛奶是鈣質的最好來源。鈣是骨骼和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參與體內許多重要的生化反應,對血脂和脂蛋白的含量有明顯影響。缺鈣可使血清總脂、磷脂、膽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增高。國外有人進行人體短期試驗發現,每天膳食中加入27克鈣,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讓10名高脂血症患者每天補充8000毫克鈣,持續1年之久,結果表明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顯著下降,而對照組則血脂無變化。另有資料表明,鈣的攝入不足是導致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喝牛奶既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又可以降低膽固醇,對預防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穀類食物對冠心病防治有何價值

穀類是我國人民的主要食物,包括大米、小米、高粱、小麥、燕麥、青稞等。所有的穀粒,都是由皮層、糊粉層、胚芽和胚乳等部分組成的,各部分所含的營養素也各不相同。皮層含有大量纖維素;胚乳主要是粉粒,並含有蛋白質及少量其他營養素;胚芽含有發芽時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脂肪等。

穀類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中國人約四分之三的熱能由糧食供給,所以不論其營養價值還是在冠心病的防治中的作用均不容忽視。穀類的澱粉是人類膳食中複雜糖類的主要來源,資料表明,以複雜糖類為主食的國家,人群平均血膽固醇含量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均較低。我國上海地區調查不同職業男性膳食的營養構成和血脂與脂蛋白含量之間的關係時發現,與知識分子相比,工人、農民膳食中的糖類在總熱能中所含比例最高,因而他們的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顯著低於知識分子。穀類的蛋白質是人體蛋白質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穀物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不完全相同,為了使體內氨基酸保持平衡,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要提倡各類糧食混吃。

從整體上說,穀類蛋白質的含量並不高(每100克僅含7克~100克),但由於人們攝入糧食數量較多(每天進食500克糧食,可獲得350克~500克蛋白質),可供人體所需蛋白質的半數以上。有資料顯示,人群血膽固醇含量和冠心病發病率與動物性蛋白的攝入量成正相關,而與植物性蛋白的攝入量成負相關。因此,為了預防冠心病,西方科學家曾建議,人們膳食中植物性蛋白最好應占總蛋白的一半。

據報道,目前美國人膳食中複雜糖類的攝入隻占總熱能的220%,這種膳食結構是冠心病發病的一種因素。美國國會營養與人類需要委員會提出的“飲食改革方針”,積極倡導人們將複雜糖類的比例至少提高到占總熱能的480%。臨床研究證明,用複雜糖類如米、麵代替簡單糖類如蔗糖和果糖,可使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顯著降低。為此,人們必須進食更多的穀物。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穀類蛋白質所含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色氨酸比較少,可以通過與豆類、奶蛋類等混食而補其不足。

食物的生物價值取決於營養素,營養素的保存與烹製方法密切相關。要保存穀類的營養素首先是洗淘的次數不宜過多,也不要用力去搓米,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損失,其次是浸泡的時間不要過長。此外,最好連水蒸飯或燜飯(不用撈飯),吃湯麵和水餃最好喝原湯。在煮飯時也不要放堿,以防硫胺素的損失。注意以上的烹製方法,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飲食調護是很重要的。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菜肴有哪些

(1)雞鴨

①家常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