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23)(2 / 3)

在血管擴張劑中,α1受體阻滯劑呱唑嗪有降低膽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良好作用,是治療高血壓合並高脂血症的理想藥物。缺點是有少數患者出現“首劑效應”,即首次用藥時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引起暈厥、心悸等。治療時從小劑量開始,逐漸遞增,則可避免此類不良反應的發生。

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維拉帕米、地爾硫卓等,通過複雜的機製,抑製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細胞內,使細胞的收縮功能減弱,如心肌收縮力下降,血管擴張,從而導致血壓下降;而且還能抑製血管中層的平滑肌細胞增殖,使鈣在血管壁沉積減少,以及減少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在管壁附著,進而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另外,此類藥物對血脂及電解質影響較小,對血液流變學有良好的影響,故也適用於高血壓合並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療。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長期使用,對血脂等無不良影響,而且降壓效果明顯,有顯著的保護心髒作用。

高血壓合並腎功能不全者怎樣選擇降壓藥

(1)應選擇不影響腎髒功能的降壓藥物。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等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主要在肝髒代謝,同時對保持腎血流量,維持腎功能都有良好作用。因此,伴有腎功能障礙的高血壓,使用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可按正常劑量使用,不必減量;β受體阻滯劑對有嚴重腎功能障礙者,應減量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對腎髒有明確保護作用,還可減少蛋白尿,應首選應用,但肌酐廓清試驗每分鍾在10毫升以下的腎功能障礙者,應酌情減量;α受體阻滯劑在腎功能下降時,也應減量使用。

(2)一般將舒張壓控製在12千帕(90毫米汞柱)左右,有助於延緩高血壓患者腎功能惡化。

(3)降壓利尿劑,如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常不作為首選藥物;保鉀利尿劑,如氨苯蝶啶、螺內酯(安體舒通)等,由於有引起高鉀血症的危險,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應格外小心。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在腎功能有嚴重損害並伴有尿毒症、少尿、無尿的患者可以試用。

高血壓急症怎樣進行治療

高血壓急症是高血壓病程中一種緊急情況,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生命。所以一旦發生高血壓急症,應采取應急措施,盡快降低血壓,防止發生更嚴重的並發症。

首先,須迅速降壓,立即采用靜脈注射和滴注降壓藥物的措施,使血壓部分降低,但也要防止血壓的降低超過腦循環自動調節的限度。一般須根據治療前的血壓水平,使收縮壓下降67~107千帕(50~80毫米汞柱),舒張壓下降40~67千帕(30~80毫米汞柱)為宜,並不要求將血壓迅速降至完全正常的水平。常用的注射用藥見表2。

其次,血壓降低後,如病情穩定可改用口服降壓藥物維持,如血壓仍有波動,可繼續應用降壓藥物靜脈滴注一段時間。

發生抽搐的患者可選用地西泮10~20毫克,靜脈注射,苯巴比妥鈉100~200毫克,肌內注射,或10%水合氯醛10~50毫升,保留灌腸;並發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症的患者應及時給予相應治療。

高血壓急症患者經上述處理後,90%以上患者病情逐漸緩解。但須指出的是,這部分患者應追蹤治療,否則還會繼續發生高血壓急症的可能,給進一步治療帶來困難。此外,這類患者還應強調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兼顧非藥物輔助治療,特別注意低鈉飲食,控製體重,戒煙和戒酒等。表2高血壓急症常用注射藥物

藥物劑量作用時間

(分鍾)不良反應血管擴張劑硝普鈉025~10微克/千克體重·分鍾,靜脈滴注即刻惡心嘔吐,肌肉震動,硫氰酸鹽中毒硝酸甘油5~100微克/分鍾,靜脈滴注2~5頭痛,心動過速,麵色發紅,嘔吐低壓唑50~150毫克,靜脈滴注,反複1次注射,或5~30毫克/分鍾,靜脈滴注2~4惡心,低血壓,麵色發紅,心動過速,心絞痛加重肼屈嗪10~20毫克,靜脈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