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16)(3 / 3)

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何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現以下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等,其治療方法如下:

(1)竇性心動過速:多見於前壁心肌梗死,約占3%。由於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室舒張期縮短,減少冠狀動脈灌注時間,使心肌梗死擴展及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其治療主要為去除病因,屬交感神經興奮者,可選用小劑量β受體阻滯劑或維拉帕米;伴心功能不全者,一般主張用洋地黃類藥物,但二者不可同時應用。多采用口服方法。

(2)房性早搏:少數房性早搏不需要治療,但頻發房性或交界性早搏,可為房性或交界性心動過速的前奏,也可為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的先兆,故應給予藥物治療。伴心功能不全時,給予洋地黃類藥物治療;如無心力衰竭,可用β受體阻滯劑或維拉帕米。如上述藥物仍無效可考慮用普羅帕酮或奎尼丁口服。

(3)室上性心動過速:對於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常使病情迅速惡化,並極易誘發心功能不全,而常規用於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藥物,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因此,在選擇用藥時應注意。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偶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室率不快,心功能正常者,可暫不做特殊治療;對心動過速的心室率較快、持續時間較長,且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時,可選用快速洋地黃製劑,因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有明顯的負性肌力作用,應慎用。而維拉帕米、普羅帕酮和普萘洛爾等,對室上性心動過速均有較好的療效,並能預防其複發。具體用法是:①維拉帕米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靜脈注射,3~5分鍾注完,常於注射後數分鍾轉複,成功率高。②普羅帕酮7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緩慢靜脈注射,3~5分鍾注完,常於數分鍾轉複。③普萘洛爾25~5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在5~10分鍾內,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6~8小時重複1次。心律轉複後,改為口服,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且有嚴重的血流動力學變化,如出現低血壓或休克時,可進行體表直流電同步電複律。

(4)心房顫動:其發生率占10%~15%,多由左心功能不全或竇房結功能低下所致。其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及減慢心室率。無心功能不全者,可用β受體阻滯劑,如阿替洛爾625~250毫克,每日2次;美托洛爾125~500毫克,每日2次。房室傳導阻滯及低血壓患者慎用。心功能不全患者,在患病24小時以後,可用洋地黃製劑,首選毛花苷C04毫克加25%葡萄糖液20毫升,緩慢靜脈注射,可逐漸加量,直到心室率降到每分鍾90次以下,偶有患者在應用洋地黃製劑後,房顫轉為竇性。胺碘酮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缺血,常用於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心房顫動的轉複治療,一般用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轉複後減量至100毫克,每日3次維持,有效率48%~86%。

急性心肌梗死並發緩慢性心律失常如何治療

(1)竇性傳導阻滯與竇性停搏:病情較輕者可用阿托品03~06毫克,口服。療效不理想或合並低血壓、心力衰竭或因心排出量不足發生頭暈或昏厥,或末梢循環不好者,可用阿托品05毫克,靜脈注射。如注射後心率仍低於50次/分鍾,每5~15分鍾可重複1次,使心率維持在60~70次/分鍾,總量應小於2毫克。亦可用654-2注射液10~20毫克,靜脈注射,其效果不佳時,可用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05~10微克/分鍾,但它能加快心率及誘發異位心律,增加耗氧量,使心肌梗死麵積擴大,應用時應特別注意。另外,經上述處理無效或病情加重,可安裝人工心髒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