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心血管病的科學防治(5)(1 / 3)

什麼是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做介入性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有哪些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是指用一種特殊的導管,經皮從外周血管送到需要治療的心血管病變部位。通過藥物、電流或擊壓等手段,消除或減輕局部的病理變化,起到類似外科手術的治療作用。

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療主要有冠狀血管成形術,包括經皮穿刺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經皮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旋切術、經皮冠狀動脈激光血管成形術及冠狀動脈血管內支架植入術。用於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經皮電極導管內消融術,包括經皮電極導管射頻消融術和直流電消融術等。

此外,還有用於治療心瓣膜狹窄的經皮穿刺心瓣膜成形術;用於治療外周血管狹窄的經皮穿刺腔內血管成形術和經皮穿刺腎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用於某些先天性心髒病的介入性治療方法,包括動脈導管未閉的動脈導管堵塞術、經皮導管房間隔缺損關閉術及經皮導管心血管腔內異物鉗取術等。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治療技術,由於相對安全,不需要開刀手術,患者痛苦較小,康複迅速,效果明顯,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接受。當今,這一方法已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被國內許多大中級醫院普遍采用。

目前認為,下列冠心病患者適宜此項治療:①穩定型心絞痛。②不穩定型心絞痛經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者。③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在4小時以內,溶栓治療失敗或溶栓後冠狀動脈又堵塞者。④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源性休克,為挽救患者生命者。⑤急性心肌梗死後5個月內又有心絞痛發作,或雖無症狀,但經運動試驗,或核素心肌顯像檢查,發現有嚴重心肌缺血存在,冠狀動脈有嚴重狹窄者。

以下冠心病患者不能做此項治療:①冠狀動脈左主幹狹窄。②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已超過3個月。③冠狀動脈呈彌漫性病變;冠狀動脈血管顯著擴張伴有管腔狹窄,呈串珠樣改變。

什麼是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簡稱PTCA,是一種經皮膚穿刺的方法。由股動脈將球囊導管逆行送入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然後加壓充盈球囊,以擴張病變部位,使血管內徑增大,從而改善心肌供血,緩解症狀,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率,其治療效果比藥物治療可靠且理想。

PTCA是在1964年由Dotter等首次介紹,1977年在瑞士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例手術。目前,美國每年完成30萬~50萬例,挽救了許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我國從1984年開始使用這項新技術,並逐漸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目前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除用氣囊對病變的冠狀動脈進行成形術外,一些新的介入性治療技術,如血管內支架植入術、斑塊旋磨術、激光血管成形術等迅速發展,使介入治療成為冠心病血運重建的有效方法之一。隨著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器械及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提高,其適應證已顯著拓寬,早期的禁忌證已成為當今的適應證,成功率不斷提高,已達90%以上,從而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

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是什麼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TCA是為了擴張造成梗死的病變血管,使阻塞的血管再通,恢複供血,達到冠心病血運重建的治療目的。早期溶栓治療,使阻塞的血管再通,恢複血流後,血管壁殘留的病變仍存在,還需施行急診或擇期PTCA等治療。

(1)適應證

①急性心肌梗死6小時內者,大麵積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嚴重失調、休克或有溶栓治療禁忌證者,可進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心肌,縮小梗死麵積。

②急性心肌梗死合並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發病在18小時以內者。

③穩定型心絞痛和單支簡單病變。

④凡多支或單支多發冠狀動脈病變孤立,適宜擴張,又位於球囊導管可達到的部位,同時被擴張的血管不影響其他重要血管的側支循環時,可進行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

⑤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繁者。

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失敗,仍有明顯胸痛或有缺血表現者。

⑦溶栓治療後早期有缺血複發或再出現梗死征象者,可進行急診PTCA。

⑧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心絞痛發作,可能重建血運不完全,移植血管狹窄或因冠狀動脈自身病變的進展所致者,可進行PTCA。